(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7286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版块二 外国小说欣赏基本能力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哄劝(hng) 龟裂(jn) 腼腆(din) 大腹便便(pin) B蒙骗(mng) 瘦削(xu) 毗邻(p) 养尊处优(ch) C泥沼(zho) 自诩(x) 圈养(jun) 海市蜃楼(shn) D专横(hng) 宿怨(s) 扇动(shn) 卷帙浩繁(ch) 解析: A“腆”读“tin”;C.“蜃”读“shn”;D.“横”读“hng”,“帙”读“zh”。 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荣膺 国萃 潦草 颐指气使 咄咄逼人 B爆发 混账 温驯 残羹冷灸 名副其实 C囊括 拨弄 歉收 乌烟瘴气 评头论足 D暮霭

2、 辨别 罪蘖 以德抱怨 飞黄腾达 解析: A“国萃”应为“国粹”;B.“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D.“罪蘖”应为“罪孽”,“以德抱怨”应为“以德报怨”。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直接有关。 B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某盗版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 D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

3、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解析: A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用来形容恳切地教导。B.不知所云:形容说话语言紊乱、内容空洞,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这里本来是要形容学生听不懂的,可以改为“如坠五里雾中”。C.口若悬河: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此处应用“信口开河”。D.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停止。多用于褒义。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艺人们

4、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梅兰芳与霸王别姬的根本区别在于,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以旨在将神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 D某些药品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有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属于病症,从而使得人们相信一些在生活困境中产生的心灵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补上“的方向”;B.搭配不当,“白眼与青睐”和“温暖”两面对一面,可将“温暖”改为“冷暖”;C.句式杂糅,最后一句改为“以将神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或“旨在将神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 答案:

5、 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楼建在不高的山旁,可以看到半个小城的风光,_,_。_。_,_。_。我看着它们永无忧虑的嬉戏,看着它们快速走动觅食,看着它们那洁白的羽毛,看着它们水灵的眼睛。看着看着便觉得自己融入了它们,成为其中的一员,无所顾虑,无所忧愁。 不过,让我最有兴味的还是看对面楼顶的鸟儿 那轮火红的落日,缓缓扑向大地的怀抱,亲吻染着胭脂红晕的远山 山色淡淡的,像是搁在天边的一隅 消失在辽远的天际,简直是让人在看一幅绝妙唯美的彩画 呆在这楼的窗前看西天边的云蒸彩霞是最好不过的了 还有远处边绵的山峦 A B C D 解析: 首先确定最后一个应是排除D项,

6、然后排列小组合:西天边、落日、消失,排出再由“山峦”“山色”排出,最后确定应当在前。 答案: C,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作者总要给自己的故事找一个恰当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从叙述角度来看,桥边的老人是以有限视角来叙述的;从叙述人称来看,第四单元的娜塔莎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 B“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桑地亚哥的一句内心独白,它鲜明体现了作者海明威所歌颂的“硬汉精神”。 C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是法国女性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D奥地利小

7、说家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代表作有变形记。 解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女性小说家。 答案: C,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只套鞋 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

8、唯独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9、。”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竟在一只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

10、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她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

11、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出去完事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

12、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 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总会有像这样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 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为套鞋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 B下班后,“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到丢失的套鞋。事实上,我也由此顺利地

13、找到了丢失的套鞋。 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此时“我”也表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 D“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了刁难。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 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解析: B“顺利地找到了丢失的套鞋”错,过程比较复杂。D.不是向电车公司打的报告,是向居委会。E.这是讽刺小说,批判工作作风。 答案: AC,8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 答案: 经认识的电车司机指点,到电车公司招领

14、处提供了丢失套鞋的信息。到居委会开证明,在打报告后拿到证明。在招领处,拿到丢失的套鞋。 9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_ 答案: 与前文形成呼应,强化了讽刺的效果:前文写找套鞋的波折,表现工作人员的死板教条,讽刺意味明显。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结尾处写对丢失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更加突出了讽刺的意味。(从文章结构内容及对读者的作用方面考虑,意思对即可。),10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的考虑,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_ 答案: 主题思想方面:通过“我”找套鞋的过程揭示主题。以小见大

15、,讽刺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表现作者对社会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思考。情节结构方面:有交代线索的作用。小说情节以“丢找又丢”套鞋为线索,构成情节结构。以“套鞋”的故事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关系,使结构层次有序展开。,2.课文话题材料 (1)当最初的梦想被灰尘所掩盖,当希望之火的光晕渐渐模糊远去,当孤舟被激浪玩弄于股掌,我们迷惘了,却也懂得了什么。 我们都会有那么一个梦想,或许是拥有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葫芦,或许是背上画板去写生,亦或是收集满满一本子的邮票,当然,也可能是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我坚信最初的那一粒种子必须要深入泥土,否则会被雨水冲刷,烈日烤晒,也就长不成一株树苗。然后树苗要将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中,吸收雨露、阳光的滋养,将外界不利的条件对自身的损害降到最低,在自然界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2)没有一个战争是无伤害性的,世界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才会美好,才会不断发展。在可恶的战争来临前,一个平静朴素的老人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诠释出了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