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47182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游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作文指导 学写游记,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什么是游记?,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定点观察。 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 位法。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如何写游记?,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2、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可以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那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

3、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周庄水韵 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写游记常犯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 (1)头重。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例如: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2)脚轻。没有点明游记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提醒大家的是别再用“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这样的陈腔老套作结尾,要下功夫好好着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尾收束得好,不

4、仅给人震撼的感动力,读者虽未亲身经历,也得到了最佳的“卧游”的效果啊! (3)腰细。文中的主体部分是游记的精华所在,却写得又短又少。而最关键的应是“到达目的地后的游览经过”,总是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容易给读者“行去匆匆,一无所获”的感觉。,一、 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二、 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 合。,老师点拨,注意:,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 近)。,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 详略,哪几个略写哪

5、几个详写要想清楚。,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 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开头加入对旅游点的向往,加入心情的叙写,加入景物的描写,加入历史风俗民情的介绍,加入联想,写作引导,游记类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如诗般的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领 略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怎么样 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对于初二的 学生来说写好一篇游记,要具备以 下三个“一”,即: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一)游记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写游记时,要把游览的过程交待清楚,这就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一般而言,游记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阅读范文游张家界梳理出本文的浏览线索。,游张家界 生于平原

6、、长于平原的我,乍一来到这“半山怒石横春笋,一壑奔泉走夏雷”的张家界,只遗憾少长了几只眼睛。 起初,沿途本是些圆顶的小小山丘。一到“水绕四门”,万山忽然拔地而起,宛如一道千姿百态的石屏风矗立在你的眼前。第一眼就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五彩缤纷的画廊里,不用爬山,只需慢悠悠地走着走着,尽心欣赏眼前的一切。 金鞭溪远远地从山林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它时而直脱脱驰骋,汩汩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涩涩;时而又急忙忙冲出一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去,显得那么大大方方,舒舒展展。 溪两旁的高山,或如攥拳击天,或如狂魔出世,或如斜塔劲削,或如古堡雄峙,吸天地之灵气,显宇宙之神奇。层层叠叠,浓浓淡

7、淡,深深浅浅,高大而险峻,需仰视才可及顶峰,叫人望“山”兴叹。山峦之中,“猿啼声处处,古木叶丛丛。”千丈绝壁上挂满了青松古藤,那铜壳般的糙皮,那龙爪样的虬枝,仿佛一件件天然奇巧的盆景。几丛野竹在山脚下扭着轻巧的腰肢,款款而舞。一枝枝蓝莹莹、黄灿灿的花儿开得正欢;一只只蓝色、黄色的蜻蜓在花丛里戏耍,分不清哪是蜻蜓,哪是野花,只是一片五彩斑斓。艳阳从对峙的山缝中透过一丝一缕的霞光,于是峻峭的峰顶被镶上了金边。,走在峡谷之间的青石板路上,伴着鸟儿虫儿啾啾唧唧,采一枝山花插在帽檐,捉一只蜻蜓任它歇在肩上,不时低头听溪水潺潺,又抬头看山岚阵起,紫气氤氲。好一份幽雅,好一份闲情,仿佛进入童话世界。难怪说:

8、“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只听见傻瓜照相机、海鸥照相机、大大小小的照相机咯嚓咯嚓响个不停,拍不完的美景,拍不尽的欢乐。纵目望去,那峰峦忽而挤挤挨挨,忽而遥遥相望,分而又合,合而又分,分时豁然天地,合时一线天色。走着走着。便见“千里相会”的景观。两座如人形而立的山峰偎依在一起。一对朝思暮想,日盼夜望的人儿终于相会了,他们高兴得紧紧拥抱着相视而笑,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爱得如此痛痛快快。看着这两座山,想着“千里相会”的故事,仿佛这山也凝聚了无限的生命。 再往前行,眼前,从平地里赫然抖起一座柱形的山峰,腰缠绿,头顶翠,青衣侠士般岿然傲立,横看如大纛,侧望似长鞭;近处,又一座山峰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苍

9、鹰一样,忠实守卫在长鞭旁,好个“神鹰护鞭”。大自然的造化竟如此美妙绝伦。, 一个眉清目秀、干练利索的苗族大嫂坐在山脚青石上。她头盘一团五彩头巾,身着一件斑斓裙服,正在那儿高声叫卖。那些古朴的拐杖,精巧的羊角号,鲜丽的石制小摆设,五彩的张家界明信片,奇奇巧巧凑在一起,向游客捧献出一个微缩了的张家界。 我们游一游,停一停,来到紫草潭边。躬下身,掬一捧蓝莹莹紫幽幽的清水,任它从手指缝间欢畅地滚落,又看着它和潭水聚拢,顺着紫赤色的石板,一冲一扑,溅散开去。眼前的山粗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种刚正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美,似一幅凝重的画,如一节深邃的诗,若一个清新的故事。周围一切的一切都悄无声息,静立不语。我

10、不由肃然起敬,心里似乎一阵颤动,那可是为大山广博的情怀所陶醉? 我禁不住轻轻吐出徐志摩的诗句来:“此时可以忘却无数落蕊之残红,忘却我的意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面对着这高山深潭,我不复存在,我是一粒土,一滴水,融进这山水之间,去寻觅永恒。如今,我已归来,却仍时时咀嚼它的韵味。令我梦魂萦绕的张家界哟,美哉!壮哉!,(二)运用多种写作文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可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 (2)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 (3)可以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 (4)可以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5)可以引用神话传奇,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品读范文2、3

11、、4段 讨论:这三个文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明确(1)万山-宛如一道千姿百态的石屏风 (比喻) (2)高山-或如攥拳击天, 或如狂魔出世 , (排比) 或如斜塔劲削, 或如古堡雄峙。,品读范文第5、8段: 讨论:本段从什么角度去写景?,明确:(1)从视觉(2)从触觉 (3)从听觉 (4)触觉 写绿水、鸟鸣气息。把张家界描写得如此美丽,让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品读范文第9段,本段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明确:引用徐志摩诗的名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被张家界的美景所陶醉,仿佛已经忘记了一切!,欣赏:(景物可以写得如此这般美),湖面上悬浮着一层青纱般的薄雾,袅袅升腾。近处湖面波澜不起,平滑如镜,

12、倒映着花红柳绿,山如墨染。时有游鱼蹿出,激起层层涟漪。远处村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在这宁静的大山中清晰可闻。湖岸边,鸟声啁啾,清风徐来,幽静阵阵。如丝的柳枝垂入湖水。随风摇曳,露出木船船头一角。烟雨朦胧中的大自然,比平时又添了几重旖旎春色。 (摘自春游作者:于清存),(三)、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情由景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抒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欣赏:(游记可以这样来抒情)-,周庄之美,在于宁静,在于质朴,在于本真。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一次又一次来到周庄,一遍又

13、一遍地徜徉在周庄的每一条古巷,聆听周庄之水流淌的清音。也一次又一次地感觉着周庄朋友的寻份热诚与宽厚。我牵挂着周庄。 (摘自牵记周庄作者:剑客),名人谈游记语: “游记要做到向细、清、真 三条标准看齐。 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描写; 清晰的层次,清新的语言; 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感情。” 郁达夫,写作练习,1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自由命题,写成一篇游记。 2写游览的风景名胜,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家乡的景物,仔细观察,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 3.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至少600字。 4. 结合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完成作文。,参考课本:P217-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