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7181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答案雁门太守行 登飞来峰 杜少府.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多写 之事。“行”, 。李贺字 , 代诗人,有“ ”的雅号。与 , 并称唐代“三李”。边塞征战 古诗的一种体裁 长吉 唐 诗鬼 李白 李商隐2.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 的气氛。苍凉悲壮2.翻译加点词语的意思:(1)摧: 毁坏 (2)甲: 铠甲,战衣 (3)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4)玉龙: 指宝剑 3. 全诗作者构思了唐军活动的哪三幅画面? 白天,敌军压境

2、,官军戒备森严;黄昏,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4.从炼字角度赏析首句。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开”字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5.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首联的画面。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6.描绘颔联的画面。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彩。7.赏析颔联。运用夸张修辞,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场苍凉悲壮的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3、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为下文写友军的救援作铺垫。8. “半卷红旗临易水”、“报君黄金台上意”两句分别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1)“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2)“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9.概括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把战争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0. 一般写悲壮惨烈的战斗

4、场面不宜使用表现色彩的词语,而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指出诗中表现出的各种色彩,指明其作用,重点赏析第一句中表示色彩的词语。(1)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红白色,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换的战争风云。(2)用压城的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较色彩鲜明,爱憎分明。11. 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手法:作者刻意使用浓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内容:作者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12. 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

5、正确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本诗作者 ,字 ,号 ,北宋 、 、 ,著有 。与 合称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介甫 半山 政治家

6、文学家 思想家 临川先生文集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2.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见日升” 铺垫4.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5.最后两句运用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蕴含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哲理。 6.这首诗中,“浮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什么?7.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2分),诗人借神

7、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分),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8.赏析诗的后两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同时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9.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

8、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龚自珍, 清末 思想家、文学家。2.己亥杂诗是诗人在 辞官南归 途中所写的一组杂记行程、兼述往事的诗。3. 翻译加点词语的意思:(1)吟鞭: 诗人的马鞭 (2)落红: 落花 4.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离别的忧愁 ,也有 回归的喜悦 ,更有_积极的人生态度_。5.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 ,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

9、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 。6.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采用 议论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_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_ 的精神。7.赏析后两句。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要把故枝滋养。诗人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诗人以落红自比,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写出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和无私奉献精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诗作者是 王勃 ,字 子安 , 唐 朝诗人,他和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为“初唐四

10、杰”。题目中“之”的意思是 到 ,“任”的意思是 赴任 。用自己的话翻译题目 送杜少府到蜀川赴任 。2.翻译词义:(1)辅: 拱卫 (2)风烟: 风尘烟雾 (3)宦游: 出外做官 (4)比邻: 近邻 (5)无为: 不要 (5)歧路: 岔路 3. 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以及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分别是 长安 和 蜀川 。4.“风烟”二字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 卑湿荒远 ,上任路途的 艰险 。4. 此诗是一首 送别 诗,全诗表达了 与知己的惜别 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 留恋慰勉 之意,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5.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以及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分别是长安和蜀川。

11、“辅” :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6.赏析颈联。这几句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哲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12、丹心照汗青。1.本诗作者 文天祥 , 南宋 (朝代)文学家,字 履善(或宋瑞) 号 文山 ,作品有 文山集 2.(内容)前两联写山河破碎,个人命运动荡不安,第三联运用,巧妙的借 “惶恐滩”、“零丁洋” 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 险恶 和境况的 危苦 。3. (写法)本诗将叙事 和 抒情 相接合,将个人的经历 与 国家的命运 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4.首联作者写人生两件大事分别是 刻苦读书入仕途 、 起兵抗元度四年 5.解释词义:(1)干戈: 泛指武器,借指战争 (2)寥落: 稀少 (3)四周星: 四年 (4)丹心: 赤诚的心 (5

13、)汗青: 史册 6.赏析颔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比喻大宋江山无可挽回的败局, “雨打萍”是文天祥坎坷政治生涯的写照。7. 体会颈联中的“惶恐”“零丁”的妙用。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着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一语双关,巧借带有感情色彩的“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神奇。8.赏析尾联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着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这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9.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