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46876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简介: 对活性污泥工艺的三种设计计算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数学模型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建议现阶段推广采用泥龄法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泥龄法基本参数的选用提出了意见。关键字:活性污泥工艺 泥龄法 污泥负荷法 数学模型法 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它的设计计算有三种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方法在操作上难易程度不同,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同,直接关系到设计水平、基建投资和处理可靠性。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专家都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力求找出一种精确度更高而又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1污泥负荷法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设计方法,几十年来,运用该法

2、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污泥负荷法的计算式为1:V=24LjQ1000FwNw=24LjQ1000Fr(1)污泥负荷法是一种经验计算法,它的最基本参数Fw(曝气池污泥负荷)和Fr(曝气池容积负荷)是根据曝气的类别按照以往的经验设定,由于水质千差万别和处理要求不同,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设定只能给出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我国的规范对普通曝气推荐的数值为:Fw= kgBOD/(kgMLSSd)Fr= kgBOD/(m3池容d)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3、,选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气池容积比选用最大值时的容积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资也就相差很多,在这个范围内取值完全凭经验,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人来说很难操作,这是污泥负荷法的一个主要缺陷。污泥负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位容易混淆,譬如我国设计规范中Fw的单位是kgBOD/(kgMLSSd),但设计手册中则是kgBOD/(kgMLVSSd),这两种单位相差很大。MLSS是包括无机悬浮物在内的污泥浓度,MLVSS则只是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对于生活污水,一般MLVSS=,如果单位用错,算出的曝气池容积将差30%。这种混淆并非不可能,例如我国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普通曝气的Fw为/(kgMLVSSd)2,其数值和设计规

4、范完全一样,但单位却不同了。设计中经常遇到不知究竟用哪个单位好的问题,特别是设计经验不足时更是无所适从,加上近年来污水脱氮提上了日程,当污水要求硝化、反硝化时,Fw、Fr取多少合适呢?污泥负荷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污水水质的差异。对于生活污水来说,SS和BOD浓度大致有数,MLSS与MLVSS的比值也大致差不多,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污水一般包含50%甚至更多的工业废水,因而污水水质差别很大,有的SS、BOD值高达300400 mg/L,有的则低到不足100 mg/L,有的污水SS/BOD值高达2以上,有的SS值比BOD值还低。污泥负荷是以MLSS为基础的,其中有多大比例的有机物反

5、映不出来,对于相同规模、相同工艺、相同进水BOD浓度的两个厂,按污泥负荷法计算曝气池容积是相同的,但当SS/BOD值差异很大时,MLVSS也相差很大,实际的生物环境就大不相同,处理效果也就明显不同了。综上所述,污泥负荷法有待改进。因此,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组织各国专家,于1986年首次推出活性污泥一号模型(简称ASM1)3,1995年又推出了活性污泥二号模型(简称ASM2)4、5。2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在理论上是比较完美的,但在具体应用上则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污水和污水处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即使是简化了的数学模式,应用起来也相当困难,从而阻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到目前为止,数

6、学模型法在国外尚未成为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而在我国还没有实际应用于工程,仍停留在研究阶段。数学模型法的主要问题是模型中有很多系数和常数,ASM1中有13个,ASM2中有19个,它们都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污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具体数值,其中多数要经过大量监测分析后才能得出,而且不同的污水有不同的数值。由于污水水质多变,确定这些参数很困难,如果这些参数有误,就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国外已经提出了这些参数的数值,但我国的污水成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特别是污水中的有机物成分差别很大,盲目套用国外的参数值肯定是不行的。因此,要将数学模型法应用于我国的污水处理设计,必须组织力量监测分析各

7、种污水水质,确定有关参数,才有可能把数学模型实用化。然而,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数据分析和积累恰恰是最大的薄弱环节之一,我国已运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上百座,至今连一些最基本的数据都难以确定,更不用说数学模型法所需的各种数据了,显然,要在我国应用数学模型法还需做大量的工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3泥龄法泥龄法的计算式设计规范中提出了按泥龄计算曝气池容积的计算公式1:V=24QcY(Lj-Lch)1 000Nwv(1+Kdc)(2)设计规范对式中几个关键参数提出了推荐值:Y=(20,有初沉池)Kd=(20)当水温变化时,按下式修正:Kdt=Kd20(t)t-20(3)式中t温度系数,t=c高负荷取,中负

8、荷取515,低负荷取2030可以看出,它们的取值范围都很宽,Y值的变化幅度达100%,Kd值的变化幅度达%,c值的变化幅度从50%到几倍,实际计算时很难取值,这也是泥龄法在我国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为了使泥龄计算法实用化,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体会,建议采用德国目前使用的ATV标准中的计算公式,并对式中的关键参数取值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适当修改。实践证明,按该公式计算概念清晰,特别便于操作,计算结果都能满足我国规范的要求,不失为一种简单、可信而又十分有效的设计计算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V=24QcY(Lj-Lch)1000Nw(4)式中Y污泥产率系数(kgSS/kgBOD)Q、Lj、Lch值是设计初始

9、条件,是反映原水水量、水质和处理要求的,在设计计算前已经确定。泥龄c是指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数值为:c=VNwW(5)式中W剩余污泥量,kgSS/dW=24QY(Lj-Lch)1000(6)根据以上计算式,采用泥龄法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工艺时,只需确定泥龄c、剩余污泥量W(或污泥产率系数Y)和曝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Nw(MLSS)即可求出曝气池容积V。与污泥负荷法相比,它用泥龄c取代Fw或Fr作为设计计算的最基本参数,与数学模型法相比,它只需测定一个污泥产率系数Y,而不需测定13或19个参数数据。泥龄的确定泥龄是根据理论同时又参照经验的累积确定的,按照处理要求和处理厂规模的不同而

10、采用不同的泥龄,德国ATV标准中单级活性污泥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数值见表1。表1德国标准中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泥龄d处理目标处理厂规模5 000 m3/d25 000 m3/d无硝化54有硝化(设计温度:10 )108有硝化、反硝化(10 )VD/V=VD/V=VD/V=VD/V=1213151810111316有硝化、反硝化、污泥稳定25不推荐注VD/V为反硝化池容与总池容之比。表中对规模小的污水厂取大值,是考虑到小厂的进水水质变化幅度大,运行工况变化幅度大,因而选用较大的安全系数。泥龄反映了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泥龄的长短与污水处理效果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泥龄越长,微生物在

11、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越长,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时间越长,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越彻底,处理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是泥龄长短对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因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有不同的世代周期,如果泥龄小于某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这种微生物还来不及繁殖就排出池外,不可能在池中生存,为了培养繁殖所需要的某种微生物,选定的泥龄必须大于该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最明显的例子是硝化菌,它是产生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它的世代周期较长,并要求好氧环境,所以在污水进行硝化时须有较长的好氧泥龄。当污水反硝化时,是反硝化菌在工作,反硝化菌需要缺氧环境,为了进行反硝化,就必须有缺氧段(区段或时段),随着反硝化氮量的增大,需要的反硝化菌越多,也就是

12、缺氧段和缺氧泥龄要加长。上述关系的量化已体现在表1中。无硝化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选择45 d,是针对生活污水的水质并使处理出水达到BOD=30 mg/L和SS=30 mg/L确定的,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像污泥负荷的取值一样。有硝化的污水处理厂,泥龄必须大于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设计通常采用一个安全系数,以确保硝化作用的进行,其计算式为:c=F(7)式中c满足硝化要求的设计泥龄,dF安全系数,取值范围,通常取1/o硝化菌世代周期,do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o=(T-15)(8)式中T设计污水温度,北方地区通常取10 ,南方地区可取1112 代入式(8)得:o=(10-15)=/d再代入式(7

13、)得:c=1= d计算所得数值与表1中的数值相符。表1是德国标准,但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积累具有普遍意义,并不随水质变化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设计中应用。在污泥负荷法中,污泥负荷是最基本的设计参数,泥龄是导出参数。而在泥龄法中,泥龄是最基本的设计参数,污泥负荷是导出参数,两者呈近似反比关系:cFw=LjY(Lj-Lch)(9)式中污泥产率系数Y是泥龄c的函数。污泥产率系数的确定采用泥龄法进行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计算时,准确确定污泥产率系数Y是十分重要的,从式(4)中看出,曝气池容积与Y值成正比,Y值直接影响曝气池容积的大小。式(6)给出了Y值和剩余污泥量W的关系,剩余污泥量是每天从生物处理系

14、统中排出的污泥量,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随出水排除,一部分排至污泥处理系统,其计算式为:W=24QNch1000+QsNs(10)式中Nch出水悬浮固体浓度,mg/LQs排至污泥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量,m3/dNs排至污泥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浓度,kg/m3剩余污泥量最好是实测求得。从式(10)可以看出,对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Q、Nch、Qs及Ns值都不难测定,这样就能求出W和Y值。问题在于设计时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只有参照其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数值。由于污水水质不同,处理程度及环境条件不同,各地得出的Y值不可能一样,特别是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运行往往不正常,剩余污泥量W的数值也测

15、不准确,这势必影响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理论上分析,污泥产率系数与原水水质、处理程度和污水温度等因素有关。首先,污泥产率系数本来的含义是一定量BOD降解后产生的SS。由于是有机物降解产物,这里的SS应该是VSS,即挥发性悬浮固体,但污水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无机悬浮固体和难降解有机悬浮固体,它们并未被微生物降解,而是原封不动地沉积到污泥中,结果产生的SS将大于真正由BOD降解产生的VSS,因此在确定污泥产率系数时,必须考虑原水中无机悬浮固体和难降解有机悬浮固体的含量。其次,随着处理程度的提高,污泥泥龄的增长,有机物降解越彻底,微生物的衰减也越多,这导致剩余污泥量的减少。至于水温,是影响生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水温增高,生化过程加快,将使剩余污泥量减少。对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理论分析通过实验建立数学方程式,其计算结果如经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