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46386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以水土保持环境指标遥感监测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选取植被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土壤质地,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指标等作为水土保持环境监测指标,进而重点探讨了植被因子的遥感监测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关键词:水土保持 遥感监测 环境因子 指标水土保持监测指标选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均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如前所述,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土壤侵蚀监测和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土壤侵蚀监测核心内容即监测土壤侵蚀类型、范围、程度、强度等信息,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则监

2、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内容及治理措施对于减缓、抑制流失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水土保持成效监测,如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等的变化,通过定量指标来监测这些变化。两者相辅相成,其中土壤侵蚀监测的动态变化为后者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侵蚀变化的信息,两部分内容的监测又都体现在对于一系列地表环境要素、气候要素和人为活动因子的监测,所以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水土流失现状的监测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监测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用同一指标体系。水土保持监测从影响土壤侵蚀、反映水土保持成效的自然环境因子、人类影响因子、土壤侵蚀状况、治理措施监测和治理成效等五个方面建立其指标体系。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区域土壤侵蚀的驱动

3、因子或抑制因子,也是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客观反映,是水土保持监测首要考虑的指标因子。这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环境因子。自然环境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由其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为自然侵蚀,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貌自然演化的过程。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不断以各种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正常侵蚀的自然过程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和越来越剧烈的影响,使土壤侵蚀现象由自然侵蚀状态转化为加速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些自然因素来改变侵蚀力与抗蚀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使得土壤侵蚀加剧或者达到水土保持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因素和水土保持成效的客观表

4、现,而土地利用则代表了人类作用于地表的结果,同时表现为水土保持治理的积极因素和加剧土壤侵蚀的消极因素两个方面。而选择上述环境因子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指标,需要考虑其时空尺度表达,不同时间与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地质地貌演化、气候变化、植被与土壤形成与演化等自然过程的信息描述,也决定了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口数量变化与分布、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过程、形式、范围和强度等评价的精度与可信度。因此环境因子指标的选取和研究尺度均围绕上述内容展开。1 植被因子作为地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与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条件相适应,受多种因素控制,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最大,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反映也最敏感。利用遥感所

5、获得的植被信息来分析影像上并非直接记录的、隐含在植被冠层以下的其它信息,如水土流失、区域环境演变遗留的痕迹等是选择植被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无论是生物措施还是农业措施,其直接治理成效均表现于植被变化上。而植被是土壤侵蚀的抑制因子,也是最为关键的水土保持可控制因子。在进行植被指标选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机理,从而在此基础上能够选择反映植被类型及其结构的适当的遥感量化指标。关于不同类型及结构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对比分析方面,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径流小区、小流域实地观测数据,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其结构的减水减沙效益,如陈廉洁根据三年的径流小区实测资料

6、研究了乌江中下游余庆等三县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两层结构的水土保持效益优于单层乔木型,乔灌草三层结构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黄承标等以桂西北山区的龙胜、田林等四县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1982年到1989年,观测对比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地表径流,结果是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分析原因是植被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是由植被的树冠群体或植物群体、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效能决定的。这种综合效能呈现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规律。根据观测数据研究植被类型及结构的减水减沙效益,形成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基本认识基础上,随着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的深入,开始深入到植被内部各个垂直层次来揭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内在

7、机理。主要体现于乔、灌、草和枯枝落叶层等垂直结构上。研究表明,乔木层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冠层对雨滴的拦截而降低雨滴的动能,从而抑制了溅蚀。余新晓认为乔木层对降雨动能的削弱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林冠截留作用削减降雨动能;二是林冠缓冲作用减弱降雨侵蚀能量。灌木层和草本层与乔木层一样对降雨有截留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与其自身的蓄积量、分解程度和持水能力有关。枯枝落叶层削减的降雨动能也可以分为截留作用减弱的降雨动能和透过枯枝落叶层所削弱的降雨动能。前者为大气降雨总动能的%,平均为%,后者可将透过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降雨动能全部削减。除此之外,枯枝落叶层降低坡面径流速度,降低了冲刷能量,同时由于降低

8、了径流速度,从而增加了在坡面上滞留时间,增加了下渗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表层凋落物和腐殖质的积累,使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增加土壤的下渗率。2 地形地貌因子地形主要包括坡度、坡长、坡形和所在部位。一般而言,在降雨、土壤和土地利用基本一致时,地形越复杂水上流失越严重。前人试验资料表明,同样都是耕地,由于坡度和所在部位不同,在同样降雨、耕种条件下水土流失差异很大。 DEM。数字高程模型是表征区域地形地貌的参数指标,同时它也是生成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的其它地形参数的重要数据源。坡度。坡度与土壤侵蚀方式关系密切,坡度指标不仅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地形因子,而且坡度大小也

9、是决定面蚀或沟蚀为主导的关键因子。一般在坡度很缓时主要以面蚀为主,而随着坡度增加,则发生细沟、浅沟侵蚀,当坡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以切沟、冲沟为主。倪晋仁等通过研究黄土坡面细沟发育特征,表明面蚀在整个侵蚀过程中的贡献随坡面坡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缓坡坡面上面蚀作用远较沟蚀作用为大,但在陡坡坡面上则明显较沟蚀作用为小。沟壑密度。在不考虑重力侵蚀的情况下,坡面的总侵蚀量为面蚀量和沟蚀量总和。面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较差、有一定坡度和没有防护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随着坡长增加,地表径流逐渐汇集成股流,冲刷力增大,在细沟侵蚀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切沟、冲沟、支沟、干沟直至成为河流,形成蛛丝密布的径流网络,构成千

10、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沟蚀的主要形式为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和沟壁扩张。将面蚀和沟蚀分离之后,就可以对面蚀和沟蚀过程进行独立的研究,并对不同的侵蚀过程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和坡度等是影响面蚀的主要因子,而沟壑密度则是表征和影响沟蚀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定区域内所产生的沟谷的数量特性,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沟谷总长度为度量单位。沟壑密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它提供了临空面,沟壑密度愈大,地表受降雨、径流的冲刷力和被侵蚀的面积愈大;同时它也改变了降雨的动能,沟壑密度愈大,降雨径流的冲刷力和侵蚀力就愈大,并且易触发重力产沙。沟壑的发育和深化过程反映地表土壤侵蚀过程的结果和土壤侵

11、蚀强度,特别是水力侵蚀研究的关键要素;反之沟壑发生过程的停滞也表明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成效,尤其是沟头防护工程措施等的成效等。因此沟壑密度既是表征土壤沟蚀结果的定量指标、是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地形地貌因子之一,也是影响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客观因子。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支配土壤特性的根源,因其组成土粒大小和不同质地土粒的含量不同,可引起不同土壤理化性,如粘着性、可塑性、保水力、抗蚀性、通透性、离子交换能量及缓冲作用等性质。在此选择土壤类型图作为土壤质地的度量指标。4 水文气象气候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力,对于水蚀而言主要是降雨径流,在此降雨、风场信息、水文数据是重要的水文气象参数。主要指标要

12、素为汛期降雨量、日风速风向及频率、流域年输沙模数等。5 土地利用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被逐渐意识到是推动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覆盖的改变,因此土地利用是表征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干扰程度的良好指标。如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减小植被覆盖度等人类农业生活活动,以及开采矿石、煤矿、废渣废料堆放等开发建设直接加剧了土壤侵蚀。其中耕作过程虽然增加了土壤空隙度,但也破坏了土壤结构,减弱了土壤的耐冲性,直接促进土壤侵蚀。同时,小流域治理措施也看作是土地利用方式,包含于土地利用中,如退耕还草、开垦梯田、封山育林等措施,通过土地利用指标量化了人类活动的扰动或作用结果。6 社会经济指标相对于流域环境因子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小流域人口、劳力、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人均土地、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农业产值、农业人均年产值、农民人均年收入、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人均占有粮、人均居住面积等社会统计指标。参考文献1 张喜旺,凌峰,李晓松,等.永定河治理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J.测绘科学.2 于国茂,刘越,艳燕,等.20XX20XX年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J.地理科学,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