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5618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语文版必修5(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诗二首(二),一、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 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 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 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 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文学知识把握,被流放到高加索。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_。1840年4月,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不久完成长诗恶魔。同年4月在祖国纪事发表的祖国一诗,否定俄国的军事荣耀,讴歌俄罗斯的壮丽山川和淳朴农村生活,是他最重要的力作之一。,当代英雄,(2)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

2、诗歌先驱。波德莱尔成年以后继承了生父的遗产,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他的主要诗篇都是在这种内心矛盾和苦闷的气氛中创作的。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作品,是诗集_。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恶之花,2资料链接 (1)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_、_、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文章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是: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意义的不确定性。,意识流小

3、说,荒诞派戏剧,(2)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_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法国,二、整体预知,文本内容探究,1“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这两句诗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提示】 这是司空见惯的大海景象,莱蒙托夫以诗人特有的眼光,把它和当时俄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帆以崭新的内涵。海面上雾霭茫茫,变幻莫测,那是俄国革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街头的象征。在这个艰难的

4、过渡时期,诗,人深感前途未卜的迷茫和怅惘。“孤帆”暗示诗人也漂浮在尘世的茫茫海洋之上,迷雾遮蔽了他的前程。这里诗人的孤独是友人云散独走他乡的孤独,也是言论钳制重压下无可诉说的孤独,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闪耀着白光”与“淡蓝色的云雾”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孤帆”的无畏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美好期待。这开头的两行诗将气势渲染得悲壮雄浑,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2“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为什么说“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提示】 这最后一节诗描写的是平静的大海,碧波万顷,阳光辉映,这意味着孤帆也有

5、安逸的地方可以休憩。然而它却祈求着风暴的到来,仿佛只有风暴,才是它安身之处,才是心灵的归宿。这就是孤帆的追求!诗人本来自贵族,社会,但他认清了贵族的腐朽和可憎,不愿意躲进避风港,拒绝平庸的宁静,他宁愿做上流的叛逆者。诗人感觉到了他的叛逆精神在躁动不安,是在苛求着一场变动。他只有在激烈的变动中才能获得新生,获得精神的安宁。,3“水手们常常是为了开心取乐,/捉住信天翁,这些海上的飞禽,它们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而船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一节用了哪些意象,各有什么意义? 【提示】 这是信天翁的第一诗节。主要选择了五个意象:水手、信天翁、旅客、船、海上。表达了三层意思:信天翁这海上的飞禽,让水手

6、们捉住用来开心取乐;信天翁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的船是他们共同的载体。有三个细节,值得探究:信天翁被捉与“追寻陪伴着旅客”似乎存在因果关系诗人既明白自己与庸众之间的对立,又无法脱离这些麻木的庸众,并且必须“追寻陪伴着”;水手和信天翁是生存在同一“船”上,他们的命运应该是相同的。水手为什么捉住与自己同命运者来取乐呢?这些水手们不正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吗?“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的船,是一条绝望的现实社会之船,作者对所处的“苦涩的深渊”寄予极大的悲悯。,4在帆中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创设的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的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作者创设的平静的

7、大海,风暴呼啸着的大海,意象具有崇高美的特点。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字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二是力学的崇高。莱蒙托夫的帆,中“孤帆”体现了一种力学的崇高,“大海”体现出辽阔恢弘的崇高气势。而“大海”这一意象既指平庸的幸福生活,又指作者生活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这一具有崇高特征的意象意在衬托“孤帆”不满现状、英勇无畏、孤独而又倔强的高大形象。,5帆这首诗着力创设了三组意象,作者通过这样的意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这首诗创设了三组意象:一是帆,二是平静的大海,三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全诗洋溢着孤独

8、感,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小小的孤帆在弥漫的浓雾中漂泊的图画。孤帆不避汹涌的波涛、呼啸着的海风,即使“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也要奋勇前进,苦苦寻求,毫不动摇。风平浪静了,阳光灿烂,碧波荡漾,“不安的”孤帆却依然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诗人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表现了孤帆对自由对未来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6读信天翁一诗,信天翁、船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点拨】首先是信天翁的形象,它们虽然懂得“水手们”对它们的态度,但是却依然“追寻陪伴着旅客”。按照我们已经阐释的象征体系,这里显示的就是诗人和现实生活以及麻木残忍的庸人之间的关系:诗人既深知自己与大众之间的

9、对立,又无法脱离庸众,并且必须“追寻陪伴着”庸众。这是诗人既定的悲剧性命运。,其次,船象征着现实状态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表现了诗人对整个现实世界和社会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是绝望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船上的这些“水手们”现实社会的庸众们的生活和人生轨迹也是悲剧性的“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因此,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对这些庸众的悲悯情怀。因为这些庸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就如同鲁迅所说的“铁屋子”里昏睡的人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和后来的存在主义对人生、对社会比较相似的看法。,7.读过莱蒙托夫的帆后,你认为生活态度与生活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点拨】(1)生活态度决定

10、生活的内容与形式。莱蒙托夫的帆,就揭示了这两方面的关系。诗人以帆作为表达情感的寄托物,通过帆在大海中不避风雨的漂泊,表明诗人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富裕的物质生活,以一个孤独的叛逆者的形象与波,涛汹涌的社会斗争,面对铺天盖地的巨浪的疯狂打击,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只有努力拼搏与找寻。可以说诗人的永不满足与拼搏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诗人终其一生都要奋斗与前行,其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也定会丰富多彩而不会单调与贫乏。,(2)生活本身决定生活态度。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莱蒙托夫的帆毕竟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理想与心志,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相当的距离的。一个人如果一帆风顺,那么他的心境也就平和而积极

11、;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处处不如意、事事不如意,在生活的反复打击之下,他就很难乐观积极起来,他的生活态度相对的也会悲观低调一些。,(3)人的生活态度是受当时的生活状况与人的年龄阶段影响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是受当时的生活状况所影响的,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同时也与他的年龄有关,少年气盛时,觉得天下之事绝无难事,因而努力去闯荡与奋斗,处处体现着积极进取的气息;人到中年,一切以平衡为要,注意温和安顺,积极进取的气息就为稳妥所代替;而当人在老年时,一切往往会变成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莱蒙托夫的帆写于青年时期,当然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写作技法借鉴,巧用象征手法 信天翁这

12、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信天翁”象征了诗人,折磨信天翁取乐的“水手们”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庸碌而满怀恶意的群众;“旅客”则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普通的群众;“信天翁”飞翔的“海上、天空”则暗示着诗人的自由精神世界; “船”则象征了现实世俗社会。,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随堂练笔 依据要求,选取身边熟悉的物或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篇短文(片断),字数在100字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