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5097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件 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案),课程导入,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 考,余粮收集制的实施依据不是农民拥有余粮的多少,而是国家的需求量。根据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逐级摊派,直到农户。如果农户的余粮不足,则必须由口粮补

2、足,按期缴纳。想一想,如果你是俄国农民,你对余粮收集制是否满意?(不满意)俄国当时情况怎样呢?,(1)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的“彩色纸片”。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2)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 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高喊 “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出在和平建设时期,继续实施战时

3、共产主义政策显然已不妥当,当时列宁也认识到了这一错误。 那么,列宁是如何改变这一政策的呢? (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 a.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导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特点,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涉及经济命脉的企业国有,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

4、中小型企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社会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恢复自由贸易,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按劳分配,强制性经济统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3)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下列图表得出结论。,小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1922年底,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二)苏联成立,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旗,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国家象征之一,是一面由镰刀、锤子和闪耀五角星组成的红旗。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

5、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1922年,成立时4个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记忆:一只篮子两只鹅,外系一根高加索)。 1940年,苏联发展到15个。,“沙俄”、“苏俄”、“苏联”名称的区分 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逝世(18701924),1922年列宁和斯大林在一起,1924年列宁

6、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分析材料:斯大林的讲话。,“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思考,这些话表明斯大林什么观点? (快速的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探究: 当时苏联工业情况怎样呢? 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呢?,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

7、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学生看书后回答),(一)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工业化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任务是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用于重工业。“二五”计划开始于1933年,任务是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1938年起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

8、,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使苏联取得巨大成就。,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国。194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第聂伯河水电站,库兹涅茨克一号高炉,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苏联工业化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 在工业化的同时,斯大林在农村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

9、动。,(二)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就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农业集体化报告,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简述了解农业集体化的情况。(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消灭富农),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分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材料,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

10、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材料二: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思考,(国家从农民手中

11、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的办法是什么吗?,(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随着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全国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成分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三)斯大林模式,分析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1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问: “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分别指什么?,(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的模式指斯大林模式),为什么“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呢?引导学生看书,思考:“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弊端等问题。,(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存在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

13、前。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利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且在这模式下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最终导致了斯大林个人专断。(可提及“大清洗运动”),总结: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之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总的来说,它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的误区。也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课堂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

14、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苏联的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曲折中前进。 特点: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1)列宁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启示: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板书设计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