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5083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2015福建福州) 植物的“五官” 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

2、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

3、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 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

4、“自卫”的目的。,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方。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

5、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本文第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_、_、_和用“舌”择食等功能。(3分) 【解析】本题用填空的形式考查说明对象的特点,先找到文中具体介绍植物功能的语句,再提炼重点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答案并不难找,需要考生仔细查找,答题全面。,“慧眼”识光 或:感光,靠“口”食“荤” 或:捕食虫子,“嗅”到“防虫警报” 或:灵敏的嗅觉,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中考主要考:判断说明对象;找中心句;理解说明的内容;概括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一、找准说明对象: 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从说明对象上分,说明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事物说明文,二

6、是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2其次,找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或开头找出来。 (2)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这就要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要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概括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1找中心句或连接词。 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

7、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还可以根据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来找。,2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 概括说明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的过程。在说明文中作者介绍的内容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路清晰,根据题干的要求迅速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可以把这

8、几层意思联结在一起。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可以把这几个要点归纳在一起。,(2016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高铁 现在,乘坐高铁出门,已经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选择。它舒适、方便、快捷,令人印象深刻。 高速铁路的强势崛起,极大地加速了全国的城市一体化进程。那么,到现在为止,我国高铁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它还会变成什么样?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无愧于“国之荣光”的称号。那么,对高速铁路同样也很感兴趣的你,就和我们一起开始这段崭新的旅程吧! 中国为什么需要高速铁路?基本国情及经济发展决定客运量巨大。2008年1月,以“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为主要标志,我国正式进入了高速铁路

9、时代。从此,高速铁路的建设风起云涌,令世人瞩目。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建设高速铁路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人口超过13亿,一半在农村,另一半在城镇,其中只有1/10人口住在大城市。从经济角度看,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其间的差距都很大,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受制于这个国情,农村人口需要到城市里寻找就业和发展机会,中小城市的人口也要到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去“淘金”。这就是“巨量人口需要流动”。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而且愿意负担长途旅行的费用,比如春运期间几十亿

10、人的客流,黄金周旅游线路火爆等现象,都是这个能力和意愿的外在反映。这就是“巨量人口有能力、有意愿流动”。,因为这些原因,全国客运量不仅会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变得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客运量为180亿人次,2010年是325亿人次,2015年预计将突破400亿人次。 面对如此旺盛的客运需求,铁路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在很多人心里,铁路可不只是“两根钢轨、几节车厢”那么简单。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狂风暴雨,坐在车里都很踏实。过去,就算车厢里人多、条件差,但大家照样聊天、打牌、喝酒、吃饭、读书、看报,可以说这是铁路运输独有的现象。简而言之,火车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正点、舒适

11、。运输体系中,铁路地位很重要。 可是这么多年,“一票难求”的现象可把人愁坏了。原因在哪里?还是建设得慢了。,如果与其他运输形式比,铁路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以4车道的高速公路为例,每小时能输送约9600人,如果是2条跑道的机场,每小时的吞吐能力大约为1.2万人。显然,还是铁路(单线2万人,双线4万人)的运输能力更大。 因此,只要铁路建设能跟得上,即使在客运量迅速增长的今天,仍可以发挥主导作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高铁。舒适、方便、快捷,令人印象深刻。 2中国为什么要建设高铁呢? 因为基本国情及经济发展决定客运量巨大;巨量人口需要流动;巨量人口有能力、有意愿

12、流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二种即可)。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如果与其他运输形式比,铁路的优势就更加明显。,4文中句子“1990年以前,我国每10年修通的铁路还不到1万公里,到2000年也才刚超过7万公里”中的加点词“超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超过”是“多于、大于”的意思,文中说明的内容是大于7万公里,不是正好7万公里。删去后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较之于常规的普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全部优势都源自于“快”。 B2008年,铁路里程8万公里,而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373万公里。 C全国客运量不仅会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变得越来越高。 D如果这条线上只跑客车,就可以做到每35分钟发一列车,每小时最多可以发车20列。,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