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44513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要点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形起伏,地面高程852892m,北高南低,平均纵坡1/60。现状各支沟东西向切割严重,植被较差,上段河道为“V形”断面,边坡1:1、深约5m;下段河道为复式断面,底宽34m,边坡1:1,深45m不等。河道内杂草丛生,部分河段滩地种植农作物,局部河段由于无序取土及农业活动等致使边坡陡直、河底坑洼的现象。2.地质条件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壤土分布于表层,以粉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层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中粉质壤土、粘土具氧化铁染色,含云母、姜石、砂粒,层厚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卵石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粒径一般为215cm,占总

2、质量的50%,粗砂、砾砂充填,最大揭露层厚为。工程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最大冻土深度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3.防洪标准及规模根据县城城市规划,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2万人,建设用地,人均11m2,确定县城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鉴于工程地处县城上游,洪水和汛后泥沙对县城影响较大,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一次实施,相应洪峰流量为/s。4.工程布置为完善县城防洪体系,将各沟洪水截流导排,解决县城西北部洪水的威胁。具体布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外环路建设,工程布置于规划城市范围外缘、外环路外侧防护林带中,沿外环路向西,依次截留各沟道洪水,最后汇入现状河道。新开挖导洪沟,横断面型式为梯形;纵坡综合现状地

3、面、各支沟沟底高程及上下游沟道现状河底纵坡确定,设置落差建筑物3座,结合落差建筑物和桥梁共设置6处防冲措施,防止河道过度下切,桥梁处防护长度为其投影以外上、下游不少于。对支沟交叉断面下游进行封堵,封堵结构采用梯形断面,6处封堵结构临水侧采取浆砌石防护措施,防护长度为现状沟上开口线两侧各延伸不少于,城区雨水由市政排水一并排除。5.工程设计导洪沟纵横断设计河道设计纵坡以现状地面高程和各支沟沟底高程为基础,以设计水面线控制,同时,结合上下游河道现状河底纵坡进行调整。上游沟道现状南北高差达,平均纵坡,冲刷下切严重,断面呈“V”字形;下游河道现状河底平均纵坡为10,为“U”形断面;河底为卵石,断面型式趋

4、于稳定。为降低防护投资,综合上下游河道纵坡及断面冲刷状况,综合确定设计纵坡不陡于10。设计横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4m6m,边坡1。封堵结构设计新建导洪沟交叉断面下游的支沟封堵是导洪工程成败的关键,结合城市建设和工程弃土,对原界沟各支沟与导洪沟交叉断面下游沟道进行封堵,城区雨水排除由市政建设分段就近排入河道解决。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地质情况,封堵结构断面型式为梯形,顶高程至设计洪水位以上,顶宽,内外边坡均为1。基础清理至现状沟底以下,并碾压密实;与现状沟道岸坡衔接应削坡至缓于12,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碾压。对支沟汇入口顶冲部位采取浆砌石防护措施,防护长度按现状沟道上开口线向两

5、侧各延伸不少于,防护总长度。关键河段防护设计按照“近远结合、分期实施”原则,考虑山区河流特点,降低投资仅对关键河段进行防护以固定河势,防止河床过度冲刷下切。结合纵断设计和陡坡、桥梁等建筑物设置防护结构,共布置6处防冲措施,间距为250700m不等,待经历若干次洪水检验后,酌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桥梁处均采用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好的钢丝石笼防护结构,防护长度按桥梁投影以外上、下游不少于确定。局部河道防护长度2035m不等,共计110m。钢丝石笼防护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400mm厚高镀锌钢丝石笼、100mm厚砂卵石垫层。6.工程设计要点工程标准确定考虑流域面积小,20年、50年洪水洪峰流量相差不大,且洪水

6、和汛后泥沙对县城影响较大,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一次实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县城西北部的防洪问题,对下游河道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治理,从而提高县城整体防洪标准。工程措施设计中,考虑两岸保护对象的不同进行分别设防,左侧为县城,按主堤设计;右侧为农田,按洪水不出槽控制,为超标准洪水预留通道。高效利用土地工程布置于外环路外侧防护林带中,设计洪水位以上岸坡可适当植树成为防护林的一部分。城区排水问题山区城市坡度较大,城区雨水排除压力较大,应分段排入现有河道。工程设计时考虑承泄城区雨水,为城区排水建设留有余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加大了中小流域河道治理的力度,当地居民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提出山区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中的新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