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2100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四川专用,一、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的四川省中考试题来看,信息给予题取材新颖,以生产生活实践、新闻媒体报道、科技成果介绍、历史事件和社会热点等为载体,考查学生识别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推理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解决等能力。此类题常涉及图标信息的分析,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意义,物质性质或变化的推断,化学实验及深层次探究等。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问题。信息给予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填空和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分值不固定,试题难易度不大,以容易或中等难度为主。例2016年四川巴中第12题,坐标图

2、像型;2016年四川泸州第12题, 标签型;2016年四川达州第5题,文字叙述型;2016年四川乐山第9题,化学模型图等。,预计2017年四川省对信息给予题的考查仍将延续往年的特点和命题风格,出现在选择题、填空和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仍将坚持“重视基础”的命题方向。 二、解题思路 1看题干:读懂题干给予的文字说明和提示,进行浓缩,找出与试题相关的信息。 2看图表:看图表包括图形名称、计算单位以及说明、变化规律,结合题干内容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 3看问题: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中获取的有用信息,把知识进行整合,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命题解读】文字叙述型信息题是中考中

3、常见的考查方式,常出现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主要以生活、生产、媒体新闻报道等为载体,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命题,考查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化学与生活等知识。,【例1】 (2016,达州)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个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治疗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思路点拨】A.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每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故

4、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2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方法指导】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解读】化学模型图是化学中考常见的考查方式,常常以分子、原子的模型图结合文字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主要命题点有物质的种类判断、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解释等。 【例2】(2015,遂

5、宁)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D,【思路点拨】A.化学反应前后,因为生成了其他的物质,则元素的化合价必定有改变的;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即CH4和H2O,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有三种;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质量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

6、之比为11。 【方法指导】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命题解读】坐标图像题是中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结合函数图像在选择题或计算题中出现,命题点有金属与酸的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等。,【例3】(2016,巴中)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足量的铁片和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A,【思路点拨】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镁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

7、快,在图像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快,足量的镁和铁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像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像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盐酸溶液呈酸性,加水后酸性减弱,pH增大,但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小于7,不会大于7,故D错误。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例4】(2015,攀枝花)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

8、确的是( ),D,【思路点拨】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错误。 CNa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错误。 DCuO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正确。 【方法指导】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

9、时,抓住除杂质的原则(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命题解读】标签型是中考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以药品的标签形式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化肥的知识、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材料等。 【例5】(2015,德阳)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g,B,【思路点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可获得的信息:左上角

10、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方法指导】解答的关键在于从标签中找出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结合化学知识认真分析解答。,D,2(2016,凉山)下列图像与所叙述的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T 时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C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D向盛有硝酸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3.(2014,泸州)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D氮气的化学式为

11、N2,D,4(2015,泸州)某有机物R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5 BR物质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B,5(2014,攀枝花)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B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值均为8 C氯离子符号为Cl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D,6(2016,德阳)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12、2CO2=2Na2CO3O2。现将蘸有Na2O2的棉花放入下图所示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蘸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B,7(2016,凉山)萨罗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下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该物质是氧化物;该物

13、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 g;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 B C D,D,8(2014,广安)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1)表中12号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_(填离子符号)。 (2)由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_。 (3)表中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金属,失去,Mg2,Na2S,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9(2015,巴中)又到六月荔枝成熟的季节

14、,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彬彬家去摘荔枝进行野炊活动。 (1)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真甜!”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下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每100 g中含) 糖类16.6 g 蛋白质0.9 g 脂肪0.2 g 钙20 mg 钾150.0 mg 铁0.4 mg 硒0.14 g,糖类,微量,(3)灵灵被蚊虫叮咬了,又痛又痒。蚊虫分泌的蚁酸呈酸性,她应该涂抹的是_(填“食醋”或“牙膏”)。 (4)小美利用_肥皂水_检验出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

15、,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牙膏,煮沸,乳化,D,10(2014,遂宁)与金属的置换反应规律相同,非金属单质与盐反应也有类似的规律。根据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回答问题: (1)Cl2、Br2、I2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 (2)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_(填序号)。 2NaClI2=2NaICl2 2KICl2=2KClI2 (3)查阅资料知硫的活泼性比上述三种单质都弱。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此结论:_。,I2Br2Cl2(若写成I2、Br2、Cl2也正确),I2Na2S=2NaIS,11(2014,德阳)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试管,(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