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8641488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一、选择题1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 )。A教学成效 B学生成绩 C教学目标 D教师绩效2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的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叫( )。A教学评价 B教学测验 C教学测量 D教学评估3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不是它的功能的是:( )。A调节功能 B激励一动机功能 C导向功能 D反馈功能4下面哪种不是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异质法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客观度8根据效度的分类,下面不是效度的

2、类型的是(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实证效度 D假象效度9不属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的是( )。 A填充题 B简答题 C论述题 D多选题10不属于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划分的测验是( )。A准备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标准化学绩测验二、填空题1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 )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 )。2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 )与( )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3教学测验又称( ),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4教学评价是依据( ),

3、对( )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5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 )和( ),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6测验的( )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7测验过难或太易,分数范围就会( ),信度也将( )。要使信度达到最高,难度水平应是能产生( )。8区分度又称( ),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9教学测验的类型根据测验目的划分,可以分为( )和( )。10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 ),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15为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一般可采取( )和( )的办法。三、简答题1如何科学合理的对

4、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2简述教学测量、教学测验、教学评价的涵义。3简述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以及信度的影响因素。4简述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5如何确定对学生学绩测验的命题?四、论述题请论述一次有效的教学测验应该包括那些基本要求。一、选择题1A解析: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因此,答案为A。2B解析: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教学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

5、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因此,答案为B。3C解析: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它有如下功能:反馈一调节功能;激励一动机功能。因此,答案为C。4D解析: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有:再测法;复本法;分半法;同质法。异质法不属于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因此,答案为D。解析: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是鉴定测验质量的客观指标。良好的测验必须既有较高的信度又有较高的效度,并且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答案为C。8D解析: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测验所选的项目是否符合所要测量的东西;构想效度指测验对某种理论的符合程度,目的

6、在于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及探讨。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对处于特定的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程度。没有假象效度。因此,答案为D。9D解析:自由应答型试题是让被测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对某一问题做出回答的试题,有填充题、简答题、论述题、联想题、操作题等。多选题属于固定应答型试题。因此,答案为D。10D解析: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可以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而标准化学绩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的。因此,答案为D。二、填空题1学习成绩;考核教学成效2能力;品格3学绩测验4教学目标;学绩测验5正确性;有效性6信度7缩小;

7、降低;最广分数分布8鉴别力9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1O难易程度11反馈一调节12测验难度;施测对象13形成性测验14标准化程序;实际工作表现15多人评阅求平均;每人负责评阅一题三、简答题1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答: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测量和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要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对于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

8、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还应有可接受的变式。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评分时注重的应是回答的内容而不是作答的形式。2简述教学测量、教学测验、教学评价的涵义。答:(1)教学测量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

9、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教学测验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学绩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样组必须具有代表性,才能有效地测量学绩。学绩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

10、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诊断教学成效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必须对教学的成败进行分析,并对改进今后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更要找出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3简述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以及信度的影响因素。答:(1)估计信度系

11、数的方法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信度系数是信度的指标,即用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有:再测法。用同一组被试对同一种测验前后两次施测的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它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其相关系数又称稳定性系数。复本法。用同一组被试对两个等值(复本)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它反映两个复本测验的等值程度,其相关系数又叫等值性系数。分半法。用同一组被试对同一测验对等的两半的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它是复本法的特例,还可用来估计测验内部的一致性。这种相关系数又叫内部一致性系数。同质法。用测验内部(测量同一特质或属性)

12、不同分测验(异质而有关联的测验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估计的是测验题目的同质性或普遍性,其相关系数也叫普遍性系数。估计学绩测验的信度最常用的是复本法,如果没有复本,也可用分半法。(2)信度的影响因素测验长度。测验只是测量的一个样本,取样的适当性直接影响测验的信度。增加长度是提高信度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新增加的题目和原来的题目须取自同一总体,即与原题目具有同质性。测验长度须有一定限制,并不是越长越好。测验难度。测验过难或太易,分数范围就会缩小,信度也将降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难度水平应是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施测对象因素。受测者的动机和焦虑的变化,也会影响测验信度。适当的动机和焦虑水平是保证测

13、验信度的必要条件,过强或过弱的动机和焦虑水平都不利于测验信度的提高。施测过程因素。测验的环境条件影响测验的稳定性,导致测验信度下降。4简述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答:教学测验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分常模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它着重学生个人之间的比较,适于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编组之用。这种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要大,得分的范围要广,充分显示个别差异;要求试题有很强的鉴别力。标准参照测验。这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

14、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是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学生的学业成绩宜用学习的数量和程度来表示,而且只有与预先规定的某种标准加以比较才具有确定的意义。这种测验的试题必须正确地反映教学目标,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试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同要测定的内容和范围一致。(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准备性测验。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有效地安排教学。准备性测验一般属于掌握性测验,试题难度较低,考核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和

15、基本技能,为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形成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性测验也属于掌握性测验,试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可难可易,一般由任课教师本人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教学情况实施。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一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实现。总结性测验。这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考察教学目标达到何种程度,判明是否有必要修订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补救教学;检查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材的安排是否合理并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便对整个教育活动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更为全面的评价。(3)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