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8634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21篇文言文梳理及阅读训练,第3篇 孟子三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版本及考情 (人教九下18课,苏教九下15课,北师七下12课;近六年未考)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qun,yu,g,“曾”通“增”,增加,“衡”通“横”,梗塞、不顺,“拂”通“弼”,辅佐,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古义:明

2、白 今义:比喻,违背,通“弼”,辅佐,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使惊动,使坚忍,名词做动词,犯错误,被任用,责任,使命,常常,奋起,指有所作为,在国外,被举用,选拔,用这些来,表现,介词,从,介词,给,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让他做事不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

3、正。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三、问题探究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 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

4、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4.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忧患能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因此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我们仍需具备忧患意识。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该经历磨炼的道路。,A,D,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5、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4.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二、(山西太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6、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

7、特点? 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_ 共同特点:_,同“弼”,辅佐,边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译文: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学做了三年却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 (郁离子知道此事后,说道:“人生有很多事常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全由老天爷说了算。不过,虽是天定的,但学习哪种技术,应是自己决定的,那个乡下人之所以弄到这个结果,他自己是有责任的。) 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

8、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人们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而按原来的干,又干旱连续两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盈余呢。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真是世间的名言啊。”,三、(2016名师预测)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

9、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释】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奋起,指有所作为,经常,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