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8339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 械 运 动,一、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 (1)单位及换算。 1 km=103m=_mm=109m=_nm; 1 m=10 dm=_cm。,106,1012,100,(2)测量工具:刻度尺。 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如图,刻度尺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15 cm,1 mm,测量时:四会。 一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择。 二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三会读:读数时,视线要_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会记:测量结果有_和_。 如图,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为_。,紧靠,正对,

2、数值,单位,10.30 cm,2.时间: (1)单位及换算:1 h=_min=_s。 (2)测量工具:钟表。 3.误差: (1)减小方法。 _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_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60,3 600,多次测量,误差,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_的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照物。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结论一般_。,位置,标准,不同,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

3、,比较经过的路程,路程_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时间_的运动得快。,长,短,2.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 (2)定义:_之比。 (3)公式:_。 (4)单位及换算:1m/s=_km/h。 (5)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运动快慢,路程与时间,3.6,不变,3.平均速度及测量: (1)平均速度:总路程与总时间的_。 (2)测量原理:_。,比,【微点拨】 1.刻度尺及测量结果的处理: (1)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在实际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量程和分度

4、值的刻度尺。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需去掉错误结果,且所求平均值保留的有效数字与测量值相同。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3.平均速度: (1)平时所说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应指明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速练题】,(1)如图所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是以 为参照物,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 km/h,1 h后乘客离此地 km。 (3)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0 km/h,行驶200 km,所经历的时间为 h。 参考

5、答案:(1)地面 静止 (2)100 100 (3)2.5,主题一 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2.长度、时间的估测:常识性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 度、身体上的有关长度和时间等。例如,人的正常步幅约为 0.5 m,人的一拃约为20 cm,另外,人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 也是估测时间的依据。,【知识拓展】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 (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

6、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法(也叫化曲为直法):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可以先量出一小段直线的距离,然后看一下曲线一共有多少段这样的直线,即可计算出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也叫以轮代尺法):测量曲线长度时,用一个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滚轮的周长;然后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有些待测的长度隐含在物体内部,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要测硬币的直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示范题1】(1)(2014南昌中考)如图所示,纸带上BE两点之间

7、的长度是 mm。,【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点: 测量的起点对应的读数。 测量的终点对应的读数。 明确测量结果与起点、终点对应读数的关系。,【解析】刻度尺的使用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 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 cm即为纸带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图知,刻度尺的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 mm;纸带末端所对刻度值为3.90 cm,纸带长度为3.90 cm-1.00 cm=2.90 cm=29.0 mm。 答案:29.0,(2)(2014新疆中考)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 ( ) A.纳米 B.微米

8、 C.毫米 D.厘米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点: 明确1 cm、1 mm的长度。 明确70 mm、70 cm的长度。 明确70 nm、70m各等于多少mm。,【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长度的估测能力。一根头发非常细,故70厘米和70毫米太大,70 nm无法用肉眼看到,不符合实际,一根头发的直径70m=0.07 mm比较符合实际,故选B。,【备选例题】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

9、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解析】由测量记录来看,估计值前一位数字“8”的单位是mm,故分度值为1 mm;17.28 cm与其他五个测量结果相差较大,且准确值不一致,因此是错误的;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而18.805 cm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两位,不符合要求;因此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该取l1、l2、l4、l5四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又因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结果应取18.82 cm。 答案:(1)1 mm (2)17.28 cm (3)18.805 cm

10、(4)18.82 cm,主题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的选择与判断: (1)选择原则。,(2)判断。,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3.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示范题2】(2014益阳中考)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 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 ) A.日本军机 B.海面上的军舰

11、C.海面 D.海岸,【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 (2)判断研究物体和各选项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有变化; (3)根据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判断参照物。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峙时,我军飞行员相对于海面上的军舰、海面、海岸是运动的,相对于日本军机是静止的。故选A。,【备选例题】(2013遂宁中考)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小红背着的书包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路旁的树木,【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小红骑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

12、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她和自己背着的书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行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主题三 速度 1.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 动越快。 2.公式及其变形: (1)计算速度:v= 。 (2)计算路程:s=vt。 (3)计算时间:t= 。,3.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4.解题注意事项: (1)若遇到多个相同的物理量,可利用角标进行区分,如s1、s2、t1、t2。 (2)s、v、t三个物理量一定要一一对应,且注意单位。,【知识拓展】生活中

13、常见速度的相关问题 (1)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如交通标志牌上的“20km”表示距某地还有20km的路程,“80km/h”表示限速80km/h。我们可以根据交通标志牌上的路程和速度计算出到达某地所用的最短时间。 (2)过桥问题:一列火车(队伍)要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队伍)长。,(3)列车运行时刻表问题:正确解读时刻表和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路程和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4)船的速度: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水的流速是1 m/s,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是5 m/s+1 m/s=6 m/s,船逆水行驶的速度是5 m/s-1 m/s=4 m/s。,【示范题3】(2013泰安中考)甲

14、、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点: (1)确定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 (2)确定火车经过桥梁所通过的路程与桥梁长度和火车长度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相关计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 间为16:30-7:30=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v1= =100km/h。 火车通过桥梁

15、的行驶速度v2=144km/h=40 m/s,火车过桥时通过 的路程为火车长度s1与桥梁长度s2之和,总路程s=v2t2 =40m/s25 s=1 000 m 则s1=s-s2=1000m-400 m=600 m。 答案:(1)100km/h (2)600m,主题四 运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1.s -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该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如图,v甲v乙。,2.v -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6、。 (2)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一条水平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如乙图像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3.解决图像题的方法:,【知识拓展】物体运动的其他形式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运动(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即a=0)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必须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