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8115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木兰诗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反思七年级备课组 王必鹏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我所上的这一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一、课堂思路这节课我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再备课,按照总体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个性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温故知新-感受人物-品析艺术特色-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二、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

2、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女儿

3、情怀,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表现出她的柔美。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三、品析艺术特色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结构上详略美,三是内容上的现实的悲剧提升为艺术的喜剧,壮美和柔美的有机结合。第一个问题我先将本诗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讲解各种手法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找类似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学生找的很到位,效果较好。第二个问题我先将故事情节概括出来,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详略的节次

4、,并启发他们从战争和和平的角度来分析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解决的不太理想。第三个问题是在老师的问题设计追问下完成的,效果不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能力。四、课堂中存在的缺陷在如何能让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师生共享共融课堂,我做得还不够。某些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这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堂课,虽然未能如愿,到我感到欣慰。因为我已经努力了,我已经付出了,我已经展示了,我有了收获。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收获成功和快乐,感悟得失过程中实现进步提升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