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和议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80385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抒情和议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抒情和议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抒情和议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抒情和议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抒情和议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抒情和议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抒情和议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抒情和议论 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

2、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

3、,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

4、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其次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

5、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肖像、言行、心理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

6、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

7、,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并且用人物的对话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诈多变、趋炎附势的卑劣形象。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冰心先生写的小桔灯,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电话的神态和制作小桔灯的娴熟动作都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们从中

8、看到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第二册课本有一篇情趣盎然的小说核桃的秘密,文中运用了精妙的人物心理描写。其中,有直接倾诉思想活动的人物内心独白;有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表达的美好理想。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红军小战士纯真的童心。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写景应注意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学到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南京长江大桥、

9、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等,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乡村的今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

10、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

11、,及与自己的关系。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

12、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

13、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

14、心思想。叙述和描写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也就是交代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就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就描写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和叙述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或者像经线与纬线那样纵横交错,或者如水与乳自然地交融。但在写作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使读者获得概括的印象;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鲁迅的社戏是一篇

15、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说。文中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质朴自然,趣味横生。小说开头三段是叙述。第一段概括交代了鲁镇的习俗,因了这习俗,“我”得以每年夏天到外祖母家去住。然后介绍外祖母家-平桥村的概貌,并提出这三段文字的中心: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第二、三段是具体的叙述,介绍了平桥村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和小伙伴们的主要活动-钓虾和放牛。这三段文字语言朴实,脉络清楚,流畅明快。小说第10-13段,写孩子们离开家门,驾船摇橹去赵庄看戏的情景,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首先写了开船的动作和欢乐的气氛:“.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一点、一磕、退后、上前的动作,表现了少年们熟练的驾船技术,这说笑声、叫嚷声、潺潺的水声,烘托了欢快、热闹的气氛。接下来写了船行途中两岸的景物:“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