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名师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728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名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陋室铭》名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陋室铭》名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陋室铭》名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名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名师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名师教案一、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4.文化传承与理解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学习

2、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3、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讨论法4、教学课时 1课时5、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3、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2)朗读感知,初识陋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A、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B、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C、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

4、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

5、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检测:A、你会解释加点词语吗?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A、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B、“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屏显:故事链接)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

6、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深入理解,雅悟陋室A、读懂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屏显:背景链接)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

7、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B、明了写法a、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b、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c、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体验感悟,延展陋室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

8、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座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交流感受,总结陋室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总结: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