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636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学》林如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业务】新闻采访学林如鹏 方舟笔记 目 录一、新闻采访含义1二、新闻采访特点1三、新闻采访难点1四、记者1(一)正确看待记者职业1(二)记者类型1(三)记者的工作任务1(四)记者的采访路线2(五)记者的采访作风2(六)记者工作的基本要求2(七)记者的修养:指当好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2(八)记者的职业道德3五、新闻采访活动3(一)新闻采访环节3(二)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3(二)新闻采访确定5、新闻线索5、新闻敏感5六、新闻采访准备6(一)采访准备的意义6(二)采访的日常准备6(三)采访的临时准备6(四)设计采访提纲6(五)作好物质准备(纸、笔、墨水、录音设备等)6七、谈话采访采访的基本手段6(一

2、)创造谈话采访的有利条件6(二)提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7(三)谈话采访记录7(四)采访的心理调节7八、观察采访采访的基本手段7(一)观察采访的作用7(二)观察的方式、方法8(三)观察的主要内容8一、新闻采访含义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二、新闻采访特点1、求实性。要求对被采访换作全面了解,更强调要突出重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选取客观事物中最典型、最生动、最具体、最新鲜的部分作重点挖掘。2、时限性。由新闻的时效性所决定。3、独立性。记者采访活动多是单枪匹马进行、个体劳动。4、突变

3、性。由于采访处于被动地位的特点,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5、艰险性。风险包括:生命危险/是非危险(介入矛盾或利益方)。6、广泛性。新闻记者是把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报道对象。7、连续性。一指采访活动是一种没完没了的工作,一指有些报道题材要求记者反复宣传不断深入,还指对某些人物、某些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8、公开性。报道传播范围广,影响人数多。三、新闻采访难点新闻采访难点: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采访要快,同时要“准”;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采访要快,同时要“深”;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又不能虚构。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四、记者广义上泛指新闻工作者,也就是

4、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人员;狭义上指外勤记者。(一)正确看待记者职业、新闻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新闻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二)记者类型、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是在新闻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之后出现的;、常驻记者:也称地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围的,有时也称本埠记者,指由中央或省市一级新闻单位派驻某地从事驻地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机动记者:没有固定采访范围的、随时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满天飞”);、特派记者:因特别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往往

5、由新闻机构直接调遣;、特约记者: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一般完成一些较为重要或有特色的采写任务;、驻外记者: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有较强组织纪律性和工作作风,此外要了解国内工作中现行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了解本国对国际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三)记者的工作任务、采写新闻;、反映情况(与公开新闻报道相区别的内参形式);、群众工作(经常联系和组织一批骨干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四)记者的采访路线一是认识路线与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一致,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二是工作路

6、线记者的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领先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五)记者的采访作风 、 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雷厉风行的敏捷作风;、不畏艰难的战斗作风;、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六)记者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必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采访的生命;()坚持真实怀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广大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望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内容:()明显的事实材料真实(5WWhen,Where,Who,What,Why+1HHow);()非明显的事实材料真实(人物心理活动、细节描写、思想认识);()记者还要注意把被采

7、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考察,不要因为个别整合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本质。新闻失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动机不纯,私心作怪; ()“轰动效应”,集体造假; 、()万能表态,强扭角度;()言过其实,夸大“拔高”;()捕风捉影,方法失当;()蜻蜓点水,粗枝大叶;()观察失误,缺乏核实; ()偏听偏信,上当受骗;()虚构想象,纯属捏造;(10)知识缺乏记者提高识别能力的方法:(1)充分的采访前准备;(2)多侧面的采访;(3)现场采访注意察言观色,进行适当心理调节采访中坚持真实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是新闻生命的观念;()改进采访作风,认真细致做核实工作;()提

8、高采访技能,在采访各环节上层层把关。2、广泛、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具体的、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生动的现场情景和感人的细节材料()能表现记者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富有生活情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时效。此外,还有新闻质量上的竞争。(七)记者的修养:指当好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十分迅速,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不能胜任的。具体来说,新闻记者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

9、针和政策;()相关行业的政府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知识方面的修养:()新闻采访广泛性要求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出于报道和个人成长需要,记者又应成为某一行业报道的专家,具有该专业精深的知识;()成为方寸与精深并重的T型结构人才。、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要有敬业精神;()要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首先体现在采访能力上,其次是写作能力。(八)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首先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职业道德失范的体现:有偿新闻;收受礼金;贪图享乐;报道失真;导向错误。职业道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

10、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五、新闻采访活动(一)新闻采访环节明确报道思想确定新闻线索做好采访准备开展采访活动(中心环节)考虑采写安排。(二)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新闻采访无常式的特点要求记者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一次采访都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个别采访:记者选择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以口头问答为主,是记者获取新闻的主要手段之一。要求记者选准访问对象,关键在于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个别访问是发现独家新闻的重要手段之一。难点在于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现场观

11、察:是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进行,而现场观察主要通过眼睛来采访。好处:可以抓住具体细节、生动的场景、现场的气氛、人物的表情,可以听到精彩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声音,增加报道真实性;可以发现大量一手资料,现场核实还可辨别真伪;还可以培养记者扎实、严谨、深入的作风,使报道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座谈会:也称调查会,是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好处: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听取多方面看法,搜集来自各方资料;同时听到正反两方面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准确地分析事实材料;共同回忆有利于尽快弄清事实真相。注意:

12、()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有代表性的人物/知情人物; ()会前做好准备,拟好座谈提纲; ()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蹲点调查:也称蹲点采访,是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往往是为连续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写作长篇通讯及报告文学而进行。、交叉采访:【12名解】指记者在一段时间里同时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要求记者在采访一条新闻线索的间隙里穿插进行第二条、第三条线索的采访,特点:时间紧凑、头绪复杂、发稿量大。特别适用于大型运动会和重

13、要会议的采访。、立体采访:也称为全方位采访,是指记者围绕着某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突破了一点一线一个平面的采访模式,从而获得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地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法。是随着年代中后期尝试报道在中国新闻文坛上崛起而日益受到记者青睐的一种采访方式。、上下结合(下下级,领导机关与基层群众);、点面结合(事件当事人、知情人、旁观者;个别访问、座谈会等相结合)、今昔结合;、横向采访,左右延伸;、纵横结合;、多面发掘、隐性采访【07隐形采访有什么利弊】指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不表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优点:真实、可信,不会由于记者的

14、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缺点:受记者视野所限,有可能弄错事实。显性采访:公开采访,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使用隐性采访的情况:()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性采访,得到的材料更真实可信,有说服力;()采访那些不善于、不愿意与记者打交道,或者不愿意谈自己情况的人,可以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获得所需的材料;()采访揭露性或批评性的报道,为了防止对方弄虚作假;()为提防被采访对象对记者造成危害采用隐性采访注意问题:()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困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记者可以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笔记或用隐蔽的录音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以防止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记者要有吃苦的准备,同时无处核实材料,记者采访要更小心,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将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得到被采访对象的支持。、突击采访:对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像车祸、沉船、空难等都属于突发性事件。注意:()记者要根据事件性质准确判断;()对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