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7580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2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3.学习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解决古文阅读的相关问题。,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1.从古今词语的词形变化看,古代汉语是以 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 词为主。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 。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 、 、 。 答案:单音节 双音节 引申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汉语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共有五类:第一类是涉及自然现象的词,第二类是涉及生产劳动及其劳动成果的词,第三类是涉及人体器官的词,第四类是涉及方位的词,第五类是涉及社会关系的词

2、。这些词千百年来意义和使用上都没有什么变化,它们所指称的仍然是几千年前的同一个概念,其变化仅在字形。在甲骨文中名词又是最发达的词类,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占整个词汇的70%以上,到周秦两汉时期,名词依然是最发达的词类。,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古今词汇比较起来有三种情况:古代旧词的消亡,后代新词的产生,古今沿用的词汇。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讲字义即讲词义。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的发展是最突出的。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尤其先秦时更是如此。据统计,诗经中有四千多个词,而其中复音节词只有1 329个;孟子中单音节词1 565个,复音节词713个。在基本词

3、汇中,绝大多数都属单音节词。从汉语使用频率来看,单音节词占优势,从现代汉语来看,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 000个词中,单音节词占565个,双音节词占431个,剩下少数是多音节词,现代汉语大量词汇以双音节形式出现。,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2.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如“ ”等(列举出课本以外的五个新词)。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许多旧词语也不用了,如“ ”(列举课本以外的五个旧词语)。 答案示例: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硅谷、航母、潜规则 右派、地主、富农、现行反革命、大跃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

4、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载体的词汇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如“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与旅游业相关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白领”“个税改革”等。文化方面:如为适应新的市场而产生的“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声”,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2)网络用语方面。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

5、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仅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也有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 (3)科学技术方面。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由此产生的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此外,在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产生了众多的新词,如“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4)国际

6、用词方面。汉语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而且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比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3.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写出下面这些称谓用于什么人。 (1)仆,不才,不佞 (2)小子,犬子 (3)孤,孤家,寡人 (4)子,夫子,先生 (5)公,君,足下,丈,

7、大人 答案:(1)一般人自称 (2)称晚辈 (3)王侯自称 (4)称师辈 (5)称朋友,尊长,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

8、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4)年龄的称谓。有时不用数字表示古人的年龄,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9、。“总角”是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指少女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0、。,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词义和句式上的哪些变化? 提示:(1)词义变化巨大。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了。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句式结构变化巨大。 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如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倒装句(忌不自信),省略句(与坐谈)等。 有些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虽然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的句式有了一些改变,以便更符合现代汉语的

11、语法习惯。 有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之所以”“为所”“唯是”等,只是以固定短语形式保留在书面语中。,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语音的演变情况如何? 提示:汉语语音的变化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1)声调的变化。 有些古诗现在读起来好像不怎么押韵了。这种情况就反映出古代汉语中的入声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也就是说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发生了变化。 (2)韵母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

12、尾的韵母都消失了,带“-m”鼻音尾的韵母也消失了。,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词汇的演变情况如何? 提示:(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可以解决汉语音节数量有限和汉语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同时可以分化使用单音节词造成的大量的同音词和多义词。 (2)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动和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词语的此消彼长。,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

13、架构,(3)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的替换变化是说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指的是词语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4.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语法的演变情况如何? 提示:(1)语序的变化。 古代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说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

14、2)句式的变化。 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比如判断句,古代汉语通常不用动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甚至直接用“名词+名词”的形式。还有些句式古代没有,是后来才出现的,比如“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而词类活用现象现在已经消失了。,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2014广东高考) (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2014浙江高考) (3)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014江苏高考

15、) (4)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2014江西高考) 解析:(1)“径”,直接,指路途短,“抵”,到达,“何为”,固定句式;(2)“嗜”,喜欢,“诱”,引导,“推拔于寒素中”,介词结构后置句;(3)“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为薄世笑骂”,被动句式;(4)“出”,使动用法,使出,驱赶,“竞”,争着,“其”,代词,那些。,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参考答案:(1)(走这条路线)路途短又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路?(2)(他)生性

16、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3)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4)(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项,著:登记,记载。 答案:D,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3)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4)凡所引书,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