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7354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导航,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体系构建,命题揭秘 1.纵观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情况可以看出: 炙热点: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及特点。 亚热点: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性大气环流。 偶考点:大气受热状况。 2.考查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数据、图表和区域图是重要命题方式,主要考查考生对原理分析运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学案1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最新考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和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机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_过

2、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传输,全球变暖,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烟雾防霜冻,铺沙,鹅卵石,能防止土壤水分,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2气温时间分布规律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_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_阴天。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北半球)。 年较差:大陆性气候_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_于低纬度。,低,大于,大,大

3、,(3)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温馨提示 光照、热量的联系与区别 (1)海拔相近:高纬地区光照优于低纬地区,内陆地区(天气晴朗)光照优于沿海地区。 (2)纬度相近:高海拔地区光照优于低海拔地区(大气密度),气候干旱地区光照优于气候湿润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 (3)一般情况:低纬地区光热充足,高纬地区光热不足;中低纬高山高原地区,光多热少;中高纬内陆干旱地区,光多热少。,3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1)垂直方向: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2)水平方向,递减,南,北,北,南,(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

4、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D,B,审题专练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由题干材料“北半球中纬某区域”可知,大气水平运动向_偏转。题干“8时气温状况,高空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设问(2)“正午前后”可推算高空气流移动距离_千米。,右,80,2审图像材料,

5、把握关键信息,下降,不,稳定,丙地,甲乙、丙乙,西北,对流,视角 地形对气温及铁路建设的影响 (2015高考全国卷,T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 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

6、者创造性 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 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1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2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 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 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 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图1,图2,(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1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

7、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2)的原因。(8分) 解析:(1)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2)由图可看出,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 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稳定。(3)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 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

8、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 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 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

9、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命题方向 本考点多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或具体的生活情境为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押题1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 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 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下 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专家 这样形容它:肩

10、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 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 强。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 ( ) A B C D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强,强 B强,弱 C强,强 D强,弱,B,D,解析:(1)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选B。(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选D。,押题2 下图为成

11、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2)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大,C,C,解析:第(1)题,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白天太阳辐射强。第(2) 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白天拉萨的 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晚拉萨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 用差,气温下降快。,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五个关键点,考点二 大气运动和降水,2等压线图

12、的判读方法 “高高低低”原理,即高压凸向高处,低压凹向 低处,如右图所示。_,气压_, 即abcdef。A处等压 线凹向低处,为低气压,B处等压线凸向高处, 为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B流向A,而高空,气流由A流向B。根据等压线凸向可直接判断气压高低,确定大气运动方 向。,海拔越高,越低,3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

13、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4.风的形成图示,5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位置和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2)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大陆东岸例外,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3)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_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6降

14、水的成因分析 (1)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空气的上升与下降:_、_。 风向:从海洋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地形:_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_,形成雨岛;_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_。暖湿气流的迎风坡_,背风坡_雨。,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干旱,多,干旱,少,多雨,少,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2)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

15、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2013高考全国卷,T1011,8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C,D,审题专练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可知雾的形成条件:_充足;_。,水汽,大气降温,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12230W,北移,副热带高气压,解题秘笈 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体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