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190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2.伊索寓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教材分析: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选取了其中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意蕴丰厚。故事中的角色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因此感到亲切自然,兴趣浓厚。每则寓言的最后点明寓意,又使人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其中的一则寓言牧童和狼更是倍受同学们的喜爱,它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会本课中的3个生字,认识3个要求认识的字,理解生词。3读懂牧童和狼,并从中受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寓意。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

2、法、讨论法等。教学思路: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使他们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再以说的形式复述故事,最后由故事悟出道理,结合实际和平时的积累写出感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还记得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吗?老师告诉你们,它们都出自伊索寓言。(板书课题)2简介寓言、伊索 那谁知道什么是寓言?伊索吗?学生根据搜集自由叙说。(小黑板出示)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伊索:古希腊寓言家,曾是个奴隶,一个长得很丑却智慧无穷的人,在孩子们眼中他就是广袤的

3、大森林。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最古老的寓言集,它以文字凝炼,故事生动,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作者伊索在每则寓言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选出来的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故事。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说一说大概内容。三学习牧童和狼大部分同学都对第二个故事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先来好好读读。(一) 自学生字,读通全文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 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3

4、检查自学情况出示:(1)惊慌 说谎 比较音,形,义(2)一贯 习惯 书写“贯”字笔顺,理解“一贯”意思4指名分节读课文第12自然段:故事第3自然段:寓意(请用 画出)(二) 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请同学们把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概括故事大意。(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助他)2默读12自然段,边读边画,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牧童村民好几次“狼来了”哈哈大笑闻声赶来后来“狼来了”喊破喉咙无人帮忙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

5、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a牧童大叫,前后情感有什么不同?b范读,指名读,齐读4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5在故事中理解寓意从哪看出牧童“一贯”说谎? “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6生活中理解寓意你读后有什么想法?请写在文中插图旁(1)生命不会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2)生活中,我们不能撒谎,应该做个诚实的孩子!(3)假如你喜欢撒谎,请改正!教学反思:本人自我感觉这节课上得挺成功的!上课开始由“故事”导入,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上来了。当介绍完伊索寓言后,我让学生自读故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细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牧童和狼,在读中作比较,抓住关键词语讨论牧童和村民前后的不同表现,这为理解寓意打下了基础。此外,在比较中我又让学生前后对比了牧童大叫“狼来了!”不同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去感悟。最后在读完全篇后,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出来,更是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畅所欲言,令我激动不已!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平时积累,也用一句精辟的话概括出来了。其他的两个故事,我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相信也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