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257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1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8讲,知识整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和模糊两种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如何分析区域特征,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图的定位,(2015安徽文综)右

2、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结合遥感影像中的海陆轮廓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该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形成终年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A,解析答案,题组二,区域特征分析,2.(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

3、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解析 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答案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解析答案,(2)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答案

4、,解析 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答案 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解析 审题时特别注意是“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耗费资源、能源少的特点,需要通达程度高的信息网络、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做保障。从新兴服务业的区位需求出发,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作出回答

5、。,答案 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解析答案,题组三,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2015上海地理)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3.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解析 在中亚区域图中给出了地形、河流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自然因素,农业区分布、农业区域差异、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图中信息

6、及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回答。首先描述中亚地形、河流分布特征。该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中亚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三点:(1)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2)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上。(3)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解析答案,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

7、及空间分布不同。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中亚地区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解析答案,答案 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

8、河,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 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 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解析答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

9、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观题型,分析区域特征 的 基本思路,答题模板 分析区域特征的基本思路,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图所示:,如何描述 自然地理特征,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首先从地理位置着手 然后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分别描述 如果图文资料中有自然资源出现,要加上对自然资源的评价描述 如果没有要点数目的限制或要求,就要全面描述,尽量不要丢项 由于至少有六到七个要点,出于赋分的考量,现在的高考题目一般不会要求这么多要点都面面俱到,而是在评分标准里规定“答出几个要点即可”,

10、这就降低了难度。,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如下:,地理位置(沿海或内陆、大陆东岸或西岸) 地形(类型、多少、分布、地势、地质条件、特殊地貌类型等) 气候(类型、显著特征)、水文(河流、湖泊类型、主要特征) 土壤(类型、厚薄、肥力高低等) 植被(类型、分布、多少) 自然资源(类型、多少、丰富程度、分布特点等),如何描述 农业和工业 生产特征,如何描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特征,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部门结构 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式 商品率 生产水平 机械化程度 集约化程度 专业化程度,如何描述农业

11、生产和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的描述答题模板:,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的发达程度 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 工业地域分布 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 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尝试应用,1.(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答案,2.(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 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 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 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 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 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

12、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上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解析答案,解析 题目要求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因此回答的角度必须立足全国,而图示材料反映的正是全国桑蚕业的发展。读图可知我国桑蚕业的发展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对图进行描述即可。,答案 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变化不大;西部以广

13、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解析 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忽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答案 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解析答案,(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解析 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

14、的条件,将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比,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答案 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解析答案,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知识整合,区域发展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特征,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反思归纳 以美国东北部为例看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

15、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解题探究,题组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

16、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解析 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当时的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这里有廉价水运、广阔市场,促使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答案 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解析答案,(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城”的主要原因。,解析 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城”主要是接近原料产地,首创流水线作业,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集聚,取得了工业集聚的效应。,答案 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解析答案,(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解析 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区,产业以汽车产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