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36190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第一单元,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让我们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记金华的双龙洞,让我们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七月的天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满足,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所有的鸟。,完,字太白,后人称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李 白,所有鸟儿都飞向高空,直到看不见影子。,

2、天空中仅剩的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独自悠闲地飘走了。,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感觉敬亭山也看着我,我们互相对视总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有敬亭山了。,这首诗中写了哪些事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到低、从远到近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 秋月: 和: 潭面: 镜未磨: 遥望

3、: 白银盘: 青螺:,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湖面。 没有磨拭的铜镜。 远远地望去。 洞庭湖。 君山。,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时平静的湖面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就好像在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一首 , “忆江南”是,词,词牌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

4、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回忆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燃料,词意:,江南真好,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江水在江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如蓝草一样。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古诗名句总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拟人:可以让

5、句子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对比:可以突出所描绘的事物的特点!,比喻:能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潭面无风镜未磨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拟人,比喻,对比,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精读课文重点,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

6、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景堪称天下第一,总领全文。,2、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围绕这一名句,以相似的结构、手法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具体描绘,运用排比、比喻、对比修辞方法和恰当的形容,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的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 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1、因为它是比喻句,比

7、喻能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你喜欢哪些句子吗?为什么?,2、因为它是拟人句,拟人可以让句子变得生动活泼,有趣。,3、因为它是排比句,可以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表达效果。,4、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可以突出所描绘的事物的特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既画龙点睛又概括全文,与首句“甲天下”相呼应),1.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

8、林中的“山”和“水”来写),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中另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的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语言朴实,真实可感。如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窄小的特点。,回忆一下洞口、外洞、内洞的特点,作者用什么方法将这些特点写出来?,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我又感觉要是

9、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赏析句子,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抓住天山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美丽这一地方特色,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独具风韵的奇异风光。,4、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浏览的先后顺序)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中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词语盘点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翡翠 凉爽 高耸 山涧 投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马蹄 柔嫩

10、锦缎 绵延 灿烂 白皑皑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日积月累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五大淡水湖,五岳:,洞庭湖 鄱阳湖 洪泽湖 太湖 巢湖 背诵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一积累词语 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描写山的四字词语: 二仿写词语 或浓

11、或淡: 三仿写句子 1例: 仿写: 2例: 仿写: 四理解句子,作业,23课的古诗分析,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 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

12、民的喜爱。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渔歌子(唐 张志和) 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4)乡村四月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4、了结束 6、蚕蚕虫 5、

13、才刚刚 7、桑桑 (5)四时田园杂兴 1、杂兴各种兴致 2、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8、昼白天 3、绩麻把麻搓成线 9、夜夜晚 4、未解不懂 10、村庄儿女村里的男男女女 5、供从事 11、各当家各管一行 6、傍靠近 12、童孙年幼的小孩子 7、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13、桑阴桑树的阴下 (6)渔歌子 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6、白鹭一种水鸟 2、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7、不须归不必回去 3、箬笠用竹蔑,箬叶编制的斗笠 8、肥大,肥嫩,肥美 4、桃花流水正是桃花盛开春水涨的时候 5、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秋天)(陶渊明)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秋天)(王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天)(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