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5965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第四篇 第4讲 数列、不等式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数列、不等式,第四篇 回归教材,纠错例析,帮你减少高考失分点,要点回扣,易错警示,查缺补漏,栏目索引,要点回扣,问题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1,则an _.,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an1and(d为常数)或an1 ananan1(n2). (2)等差数列的通项:ana1(n1)d或anam(nm)d.,(4)等差数列的性质,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当mnpq时,则有amanapaq,特别地,当mn2p时,则有aman2ap. Sn,S2nSn,S3nS2n成等差数列.,问题2 已

2、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1012,S2017,则S30为( ) A.15 B.20 C.25 D.30,A,3.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等比数列的通项:ana1qn1或anamqnm.,易错警示:由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是否为1,再由q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是否为1时,要对q分q1和q1两种情形讨论求解.,问题3 (1)在等比数列an中,a3a8124,a4a7512,公比q是整数,则a10_. (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若a5a69,则log3a1log3a2log3a10_.,512,

3、10,4.数列求和的方法 (1)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 (3)倒序相加法; (4)错位相减法; (5)裂项法;,(6)并项法. 数列求和时要明确:项数、通项,并注意根据通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5.在求不等式的解集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直接用不等式表示. 问题5 不等式3x25x20的解集为_.,6.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必须讨论这个数的正负.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进行. 问题6 已知a,b,c,d为正实数,且cd,则“ab”是“acbd”的_条件.,充分不必要,(2)用法:已知x,y都是正数,则,易错警

4、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9,8.解线性规划问题,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y的系数的正负;注意最优整数解.,易错点1 an与Sn关系不清,易错警示,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n1,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_.,错因分析 没有注意到anSnSn1成立的条件:n2,忽视对n的分类讨论.,解析 当n1时,a1S13; 当n2时,ann2n1(n1)2(n1)12n,,易错点2 忽视等比数列中q的范围,例2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S9,则数列an的公比q_.,解析 当q1时,S3S69a1,S99a1, S3S6S9成立

5、. 当q1时,由S3S6S9,,q9q6q310,即(q31)(q61)0. q1,q310,q61,q1. 答案 1或1,易错点3 数列最值问题忽略n的限制,A.第6项或第7项 B.第7项或第8项 C.第8项或第9项 D.第7项,错因分析 求解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值,无论是利用Sn还是利用an来求,都要注意n的取值的限制,因为数列中可能出现零项,所以在利用不等式(组)求解时,不能漏掉不等式(组)中的等号,避免造成无解或漏解的失误.,当n7时,an1an0,即an1an; 当n7时,an1an0,即an1an; 当n7时,an1an0,即an1an. 故a1a2a7a8a9a10, 所以

6、此数列的最大项是第7项或第8项,故选B. 答案 B,易错点4 裂项法求和搞错剩余项,错因分析 裂项相消后搞错剩余项,导致求和错误:一般情况下剩余的项是对称的,即前面剩余的项和后面剩余的项是对应的.,答案 D,易错点5 解不等式时变形不同解,错因分析 本题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错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把不等式化为3x52(x22x3)求解;二是同解变形过程中忽视分母不为零的限制条件,导致增解.,易错点6 忽视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条件,错因分析 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会“凑”,不能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特征适当变形凑出两式之积为定值;二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忽视式子的取值范围,直接套用

7、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如本题易出现:,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13,). 答案 (,13,),查缺补漏,1,2,3,4,5,6,7,8,9,10,11,1.(2015重庆)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4,a42,则a6等于( ) A.1 B.0 C.1 D.6,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 得a62a4a22240,选B.,B,1,2,3,4,5,6,7,8,9,10,11,2.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n的前20项和为100,那么a6a15的最大值是( ) A.25 B.50 C.100 D.不存在,故a6a15a1a2010, 又an为正项数列,所以,a60,a150,,A,1,2,3,4,5,6,7,8,9,

8、10,11,3.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其中a13,b11,a2b2,3a5b3,若存在常数u,v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n3logubnv,则uv等于( ) A.3 B.6 C.9 D.12,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1,2,3,4,5,6,7,8,9,10,11,所以an6n3,bn9n1, 6n33nlogu9v3logu9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答案 B,1,2,3,4,5,6,7,8,9,10,11,A.83 B.82 C.81 D.80,Snlog31log32log32log33log3nlog3(n1) log3(n1)4

9、,解得n34180. 故最小自然数n的值为81.,C,1,2,3,4,5,6,7,8,9,10,11,A.7 B.1 C.1 D.2,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1,2,3,4,5,6,7,8,9,10,11,平移直线y3xz,过M(2,1)时, zmin3(2)17.故选A. 答案 A,1,2,3,4,5,6,7,8,9,10,11,6.把一数列依次按第一个括号内一个数,第二个括号内两个数,第三个括号内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内一个数,循环分为(1),(3,5),(7,9,11),(13),(15,17),(19,21,23),(25),则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为( ) A.195 B.197 C.39

10、2 D.396,解析 将三个括号作为一组,则由501632, 知第50个括号应为第17组的第二个括号, 即第50个括号中应是两个数.,1,2,3,4,5,6,7,8,9,10,11,又因为每组中含有6个数, 所以第48个括号的最末一个数为数列2n1的第16696项, 第50个括号的第一个数应为数列2n1的第98项, 即为2981195,第二个数为2991197, 故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为195197392.故选C. 答案 C,1,2,3,4,5,6,7,8,9,10,11,9,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解析 an是单调递增

11、数列,,4a8.,答案 (4,8),1,2,3,4,5,6,7,8,9,10,11,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 阴影部分. 直线ykx1显然经过定点M(0,1),,1,2,3,4,5,6,7,8,9,10,11,由图形直接观察知,当直线ykx1经过直线yx1和直线xy3的交点C(1,2)时,k最小,,因此k3. 答案 3,),1,2,3,4,5,6,7,8,9,10,11,(1)求函数f(x)的解析式;,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当1k2时,解集为x1,k(2,); 当k2时,解集为x1,2)(2,); 当k2时,解集为x1,2)k,).,1,2,3,4,5,6,7,8,9,10,11,解 由题意,得(a1q16)2a1q23,所以a1q91.,1,2,3,4,5,6,7,8,9,10,11,所以qnq19.因为q1,所以n19. 故所求正整数n的取值范围是n20,n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