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5946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课件:第9讲 细胞的增殖 (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讲 细胞的增殖,知识1 有丝分裂,知识2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知识梳理,考点一 细胞增殖的意义及细胞周期的几种表示方式,考点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基本特征的对比,考点突破,知识1 有丝分裂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 有丝分裂 和 减数分裂 两种。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 体细胞 增殖的主要方式。,教材研读,二、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 下一次分裂结束 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 分裂间期 和一个 分裂期。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 细胞质 的分裂 (胞质分裂)。,三、有丝分裂(以高等动、植物细胞为例) 1

2、.过程 (1)细胞核的分裂,(2)细胞 质的分裂,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3.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 平均分配 到两 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生物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间 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知识2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1.实验材料的选择 (1)类型: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相对较大的材料。 (2)部位:应选 分裂旺盛 的部位(如根尖的 分生区 )。 (3)时间:必须在分裂旺盛的时间。 本实验一般选择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洋葱根尖,且一般在上午10时 至下午2时取材,此时分裂旺盛,比较容易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图像。,2.实验操作步骤及分析,1.(2

3、016浙江10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B ) A.前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B.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C.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膜,解析 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没有分解为磷脂分子和蛋白 质分子,A项错误;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其显微照片可用于制 作染色体组型图,B项正确;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再 存在染色单体,C项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通过细胞膜缢裂为两个 子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D 项错误。

4、,2.(2017浙江11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 D.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解析 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 连,A正确;中期,凝聚变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B错误;前期较晚的 时候,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C错误;末期,动物细胞 中不形成细胞板,D错误。,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前期进行DNA复制 B.中期形成纺锤体 C.

5、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 D.末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进行DNA复制,A错误;前期形成纺锤体, B错误;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C正确; 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 程度,D错误。,4.如图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C ) A. B. C. D.,解析 中分离的两套染色体正往细胞的两极移动,为有丝分裂后 期;中染色体形成,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 面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中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分配到两个子细 胞中,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故选C。,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

6、正确 的是 ( A )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便于观察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A. B. C. D.,解析 制片之前不需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解离后需要漂洗洗 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细胞的动态变化。,6.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 C ) A.aa B.bb C.cc D.dd,解析 本题是对细胞周期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 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故选C。,考点一 细

7、胞增殖的意义及细胞周期的几种表示方式,考点突破,1.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1)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所用时间:分裂间期分裂期。,(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式:,知能拓展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只分裂一次便不 再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生物体内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有人体皮 肤生发层细胞、人体造血干细胞以及其他干细胞、癌细胞,植物的根尖 分生区细胞、茎尖生长点细胞以及形成层细胞等。 (2)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3)细胞种类不同,其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2.细胞结构的连续变化 染色体形态及行为的变化:复制(间期)逐渐散乱分布于

8、纺锤体中央 (前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中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见下图)。,纺锤体的变化:形成(前期)解体消失(末期)。 核膜的变化: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中心体的变化(动物、低等植物细胞) 中心体在间期增倍,在分裂期逐渐移向两极。 末期出现细胞板(高等植物) 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3.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易混易错 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分裂期,因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NA不能解旋,故不能进行转录,但可以 进行翻译。,4.细胞增殖的方式 (1)方式: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2

9、)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方式,一、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名师点睛 (1)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复制和 均分”不同,细胞质内细胞器在子细胞中的分配不是平均的。各种细胞 器的增生,都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的。,(2)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量的规律 DNA含量加倍及减半的时期分别是间期、末期。 染色单体形成、出现及消失的时期分别是间期、前期、后期。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后期。 染色单体数为0的时期是后期和末期。 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是:G2期、前期和中期。 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时期是:G1期、后期和末期。,二、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

10、应的生理作用,典例1 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 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 ) A.20条 B.30条 C.40条 D.50条 解题关键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无论是在染色体数目 上还是在核DNA的含量上都没有差别。,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 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故选A。,1-1 如图表示洋葱根尖某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 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B.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形态转变的时期是a和e

11、C.c时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解析 该坐标系中细胞核DNA变化可表示出DNA复制及细胞分裂,细 胞质mRNA变化可表示出蛋白质合成的多少。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分裂, 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形态转变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 即c、e,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考点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基本特征的对比 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特征,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的识别方法 (1)细胞种类的识别 图像呈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无中心体结构,可判断为高等植 物细胞图像;有中心体结构,可判断为低等植物细胞图像。 图像呈圆形或有中心体结构,

12、无细胞板结构,经缢裂方式平分细胞,可 判断为动物细胞图像。,(2)细胞分裂时期的识别 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 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有丝分裂中期。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有丝分裂末期。 (3)不同生物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不同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中心 体。,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 尔基体。 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中 心体、高尔基体。,2.有丝分裂中的主要结构和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 染色质(间期、末期) 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2)染色

13、体行为变化规律 复制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平均移向细胞两极。 (3)核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2N4N2N。,(4)每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2C4C2C。 (5)纺锤体的变化规律 形成(前期)解体消失(末期)。 (6)核仁、核膜的变化规律 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典例2 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 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到培 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14、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解题关键 根据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物质或结构如DNA、染色 体、染色单体等的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即可作出判断。,答案 C,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分裂间期包括G1期、S 期、G2期,G1期、G2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主要进行DNA 的复制,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用于DNA复制的,加入促进细胞 分裂的药物会使G1期、S期、G2期和M期都变短,大量3H-TdR会在S期进 入细胞核,A、B错误;G2期还未开始分裂,此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有组 蛋白,C正确;M期存在核膜的消失(前期)和

15、重建(末期),D错误。,2-1 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图丙、图丁 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统计(图乙、图丙、图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 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从 图甲可以看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据此可以 推出该动物体

16、细胞中一般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明该动物各个体细 胞中含有的染色体都是4条,如图甲细胞就有8条染色体。根据有丝分裂 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以及染色单体数可 出现“0”,可以判断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图丙中染色单体数为0,但染色体数加倍后与DNA分子数相同, 据此可判断图丙表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图丁所示细 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且为2N,可以判断该细胞处 于有丝分裂末期或间期中DNA复制之前的时期。,2-2 (2018浙江11月选考,21,2分)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C )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