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5673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抓线索、联热点,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索引,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线索1 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 (1)阶段特征 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市场。,

2、政治模块线索,(2)双重性影响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线索2 反侵略对外民族战争 (1)清政府爱国将领的抵抗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

3、、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概况:义和团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4)全民族抗战(19371945) 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线索3 求独立、求民主民主革命与国内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条件:鸦片战争激化

4、国内矛盾;连年自然灾害;拜上帝教创立。 过程 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传统礼教,强调平均主义,具有革命性、落后性。 资政新篇: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评价:中国历史农民斗争最高峰,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2)辛亥革命(20世纪初) 条件: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武装起义;人民反帝运动高涨。 过程:武昌起义建立民国制定约法袁世凯迁都北平。 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3)中共创立 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

5、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 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6)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 1948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完成。 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线索4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 (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7、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方议会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对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抗西方的多党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抗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 (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 (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以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这种剧烈频繁的转型过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结盟获得外交依靠,另一方面不断打开外交局面;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和美苏争霸

8、中美国处于守势下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需要,中国外交实现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加独立自信的姿态谋划外交舞台,呈现出全面性局面。,线索1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发展历程 (1)1840年中国大门被迫打开(18401842),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生产。 (3)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模块线索,(4)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9、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的舞台。 (5)一战期间,利用帝国主义大战之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为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91927),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 (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19271937),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出现。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改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8)抗战期间(19371945),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

10、布。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新民主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9)解放战争期间(19451949),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破产。国民经济凋敝。 (10)过渡时期(19491956),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制定,一化三改,经济结构由多种所有制并存变为单一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制确立。,(11)探索时期(19561976),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11、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探索良好开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1961年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 (1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1973年和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主持下,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回升。,(1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经济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再次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19781983年改革重心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

12、41992年改革重心在城市,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权力,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线索2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线索1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绝大部分官民依然保守。,文化模块线索,(2)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中国教育开始改变,由培养统治人才,逐渐转向培养军事、经济、翻译等实用人才,开始

13、向英美官派留学生,民间留学风气也因而兴起。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3)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众多的报刊出版,推动了社会教育。 (4)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革命,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在思想战线展开激烈斗争。国民党统治区内,文化事业有所发展。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比较突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和苏联斯大林模式下

14、建设成就也影响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5)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团结抗日是文化主流。 (6)19451949年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民主、和平、团结是这个时期主流的社会思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7)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8)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双百”方针,文学

15、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线索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针对训练,1.(列强侵略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解析,1,2,3,4,5,6,7,解析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与

16、英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需同英国商定的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故A项错误; 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故B项错误; 英国商品的入侵给我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带来了诱因,故C项错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1,2,3,4,5,6,7,2.(资产阶级共和梦) 中国梦的出现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的,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的认识应该是( ) A.农民阶级的天国梦 B.洋务派自强求富梦 C.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