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981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2 祝 福,一、阅读第12段,回答问题。 1小说开头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句应作何理解? 答案: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文 段研 读,2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的? 答案: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

2、声。 3请结合第12段的内容,给“祝福”下一个定义。 答案:祝福是鲁镇在年底为了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以鸡、鹅、猪肉等为福礼致敬尽礼,迎接福神的年终大典。,文 段研 读,二、阅读第333段,回答问题。 1这篇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采取了倒叙手法。 作用: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目的是为读者设置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

3、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文 段研 读,2祥林嫂死前有哪些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疑问? 答案: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文 段研 读,3对祥林嫂的疑问“我”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这样回答? 答案:“我”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的回答,“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加末路人的烦恼,而对于祥林嫂是一个似疑实断的回答;“也未必”意识

4、到增添了祥林嫂的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词;“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其实“我”完全知道答案,知道是封建迷信,但在祥林嫂的面前,“我”却始终没有否定它,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文 段研 读,三、阅读第3453段,回答问题。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特点? 答案:从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她年轻,勤劳,朴实、新寡,从顺着眼可以看出她善良温顺,从她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可以看出她勤快耐劳,从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见她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遇。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

5、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文 段研 读,四、阅读第5465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答案:从侧面烘托了祥林嫂的勤劳能干,同时为后文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 2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说明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答案: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事,而是她自发的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以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文 段研 读,3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

6、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答案: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第一次“可恶”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 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是说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文 段研 读,五、阅读第66111段,回答问题。 1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 答案:与前面第一次来

7、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文 段研 读,2请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情节。 答案: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文 段研 读,3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答案: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她,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

8、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文 段研 读,4柳妈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柳妈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柳妈一脸“诡秘” 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许完全出于善意,并告诉她应当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文 段研 读,5使祥林嫂受到打击致命的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明确: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

9、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文 段研 读,六、阅读112段,回答问题。 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 答案: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文 段研 读,七、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案: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

10、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2“我”在小说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在小说的结构上,“我”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文 段研 读,3作者是怎样刻画鲁四老爷这个人物的? 答案: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 (1)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文 段研 读,(2)直接描写 行动描写:

11、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语言描写: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揭露得淋漓尽致。,文 段研 读,4本文共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表现了什么? 答案:鲁迅先生指出: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旨在突出其心理变化。她初到鲁镇时“顺着眼”,表现其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品行;再到鲁镇仍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无疑是人生遭遇波折,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述的体现;最后“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这是她在长期严重打击与折磨之下,内心抑郁无法宣泄,精神麻

12、木的表现。,文 段研 读,名师锦囊(一) 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文 段研 读,名师锦囊(二)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对人物命运有重要影响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跟她们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不无关系。,文 段研 读,结 构图 解,【名家视角】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

13、礼教吃祥林嫂。” 作家丁玲:“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憎恨她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 【上下求索】 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 【探究思路】 思考题目与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的关系结论,归 纳探 究,【探究结论】 答案:(1)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

14、,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归 纳探 究,(2) “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归 纳探 究,(3)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归 纳探 究,祥林嫂这一次是丧夫失子。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答案: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拓 展思 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