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940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六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 )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河北张家口摸底)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

2、(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第12题。,-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图中自然带对应气候的特征最可能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答案,解析,-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水平地域分异规律,-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

3、题通关,-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7全国卷,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12题。,-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

4、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解析,-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全国卷,4、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第34题。,-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4.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答案,解析,-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山地的垂

5、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高大山脉随海拔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规律。 2.分异规律: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 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影响因素:山地所在纬度越低 ,高度越高 ,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常考图形,1.该山脉可能是( ) A.秦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喜马拉雅山 2.该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变化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 D.土壤 3.与北坡相比,该山南坡( ) A.降水丰富,自然带数量多 B.热量充足,自然带数量多 C.相对高度小,自然带数量少 D.蒸发量大,自然

6、带数量少,-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山西太原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北坡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3题。,常考图形,答案,解析,-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常考图形,-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常考图形,-

7、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一般多于阴坡。,常考图形,-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

8、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阿尔泰山等。 (3)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常考图形,-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7全国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常考图形,-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

9、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上图)。,常考图形,-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

10、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常考图形,-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思维流程 第(1)(2)题:根据题意转换为下图。 第(3)题:,常考图形,-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第(4)题:,常考图形,-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

11、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常考图形,-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常考图形之14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判读方法 1.看基带: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上图中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由此可知此山体位

12、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2.理带谱:垂直自然带谱是指从山麓到山顶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山顶与山麓间的相对高度。如上图中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谱比北坡更复杂、完整。 3.析高度: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其分布高度随纬度和坡向而变化。 (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4.比雪线: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以

13、下几方面。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3)季节: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4)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5)多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6)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地

14、形起伏和洋流 等。 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 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7江苏徐州二模)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和亚吉铁路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亚吉铁路经过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影响图中面积最大的三种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答案,解析,-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

15、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3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3北京卷,40(2)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3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3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思维流程,降水,垂直,东南信风,暖,热带雨林,-3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答案 地:地处低纬度,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