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846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历史课件:高考命题规律揭秘(共58张ppt) (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揭秘一 高考考什么知识能力素养价值 一、高考命题内容重视考查高中学生的“必备知识” 高考命题考查的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趋势及历史阶段特征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1)重要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

2、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构成历史人物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人物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和重要活动、他的阶级属性和历史地位等;构成历史事件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参加者、基本进程、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更能体现历史现象的本质。一般分为史实概念与结论概念。但从历史学科看,主要是以史实概念为主。如高中必修一教材涉及的高考必考历史概念主要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

3、【考题例证1】 (2018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 D 【解析】 直接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的中书、门下、尚书分掌决策、审核、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根据材料“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高考命题规

4、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2)重大历史现象:历史现象说简单点就是历史本质的外在表现,比如某一段历史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同研究历史所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现象,这里所说的历史现象多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反映出来的重大历史表现,高考命题一般是从历史结论、历史因果关系角度进行考查。如高中必修三册教材所涉及的重大历史现象举例如下:,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2】 (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

5、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诸侯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九鼎,诸侯的僭越破坏了礼乐制度对贵族日常行为礼仪的规范,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3)重大历史趋势:是指某一重大历史现象、历史阶段或者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趋向及特点等,反映出政治、经济、思想文明的演变或某一重大政治制度、经济现象或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趋势。高考命题特别重视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有: 从中外政治角度看:中国古代从“

6、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体制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演变趋势;近代中国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历史趋势;近代西方民主代议制政体确立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趋势;现代中国外交不断成熟、逐步走向多边外交的历史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化走向多极化的趋势等。 从中外经济角度: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发展趋势;手工业、商业从政府控制到逐渐放松的历史趋势;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趋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趋势;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资本主义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演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化趋势等。 中外思想文化角度:古代、近代儒学地位

7、的变化及演变趋势;西方人文精神形成、演变的趋势;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逐步加深的历程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3】 (2015浙江高考,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解析】 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

8、,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4)重要历史结论:是指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特点、结果及影响最终定论的历史评价。一般隐含在教材内容叙述中或是从教材主干知识中提炼出来的历史定论,也是解答历史考题的主要依据,从选择题看,主要是判断选项依据,从非选择题看,是组织答案成文的主要落脚点。如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宏观上历史结论如下: 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土地制

9、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指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存在。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但同时也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副业。 商业: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

10、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4】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

11、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5)历史基本线索:是指从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总结归纳出来,贯穿整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核心主线或历史演变规律等。 如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专题线索:一条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即1840年

12、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另一条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5】 (2014山东高考,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

13、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6)重要历史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归纳就是通过对阶段相关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历史知识系统。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以作为学科知识来掌握,又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论,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依据历史阶段特征,可以从时空角度解决实际历史问题,如可以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寻找历史比较的最佳切入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如“近代化”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相比较封建主义,

14、资本主义化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示了“近代化”中所隐含的生产力标准,以这个标准作为尺度,即可突破思维定势,对近代史上诸如 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洋务运动等作出辩证的评价。具体来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性,“扶清灭洋”具有反帝性,这些都是正义的。但前者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和后者所包含的盲目排外是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相违背的。因此,尽管它们是正义的,但同时又是落后的,并未起到推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作用。洋务运动,从主观上来讲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促进近代化的标准来衡量,具有进步意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6】 (2018浙江高考

15、,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答案】 C 【解析】 从时空上判断A、B、D三项时间不符,故A、B、D错误; 1935年华北事变后

16、,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2.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或是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等。,高考命题规律揭秘 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考题例证7】 (2011课标全国,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