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594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20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材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情分析】 2012年,诗歌鉴赏考查宋代诗人吕本中的柳州开元寺夏雨, 2013年,考查的是唐代诗人雍陶的塞路初晴,2014年延续了2010、2011年的考查形式,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一首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首是苏轼的阳关曲,2015年考查的是唐代诗人项斯的山行。题型基本稳定:一道选择题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道选择题是考查文学常识,简答题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是到2016年,古诗鉴赏这块题型有些变化:2016年考查的是清代诗人钱澄之的夜归,一道是选择题,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道是主观题,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情,这道主观题增加了一

2、分。诗歌鉴赏总分减了两分。到2017年,考查的是唐代许浑的汴河亭,一道选择题强化对诗词文本的解读,一道主观题鉴赏语言特点,分值和2016年一致,为8分。2018年,则变为2014年的考查形式,考查两首诗歌的对比。,第二章 古代诗歌阅读,纵观最近几年,可知20122015年,除2014年为两首诗歌对比外,每年的考查形式均为一首诗歌的赏析,都为唐宋诗歌。四年都是两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考点主要集中在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文学常识以及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2016年,诗歌鉴赏题型开始变化,减了一道有关文学常识的选择题,而那道主观题却增加了一分,分析诗人的心情,2017年则是鉴赏

3、评价诗歌语言的妙处,相比以前,难度稍有提升,2018年一道是诗歌鉴赏题,一道是对诗人感情不同的理解题。因此,根据这几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的试题形式,可以知道,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复习重点应当加强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赏析能力的训练。当然,还应适当把握古代诗歌的基础文学常识以帮助理解诗歌内容,加强对诗歌文本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揣摩、诗歌的艺术手法的使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考纲解读】,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

4、的阐释: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考查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

5、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知识梳理】 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古诗中的自然意象,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形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象。意象的剪辑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

6、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如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借明月、清泉、高松、长石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意境,表达诗人追求清闲生活的意趣。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人在特定诗境中精心塑造出的客体典型人物,又指隐约可见作者思想影子与志趣抱负的抒情主人公。前者如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着意刻画的不幸艺人琵琶女形象,后者如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倾情摹画的任天而动、泰然自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考试题中要求说出形象特征或概括人物性格,即是考查对人物形象本质的鉴赏。,方法点拨 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固定格式: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所展现

7、的图景画面。第二部分,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还要注意把握意境的不同方式,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第三部分,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关键是对典型物象的象征意义要了然于心,且要找准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契合点。 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一般要求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构成为: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典例精析】 【例题1】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题

8、分析】 诗句通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钓江雪”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例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嘏(g)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雁有什么样的意蕴?,【试题分析】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 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们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

9、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 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地战争的厌倦。,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答案】严诗用

10、“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附录】 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

11、的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

1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的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的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4.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

13、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

14、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15、如: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

16、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人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刘禹锡的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