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590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0 浙江档案 2010年第1期 Segment 基层连线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 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 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 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 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 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画等记事方式,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 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 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

2、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 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 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 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 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 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 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 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

3、式 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 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 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 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 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 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 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 “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纸质档 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 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4、,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 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汉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到以纸为主要载体。 编者按为配合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复习 需要,我们特邀请参与编写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 实务两本教材的同志撰写了各章解读,以便广大应考人员 进一步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主要脉络和有关知识点。 档案事业概论(一) 初、中级档案职称考试教材解读 4 2010年第1期 浙江档案 二、 档案的概念与性质 (一)档案的概念 1档案概念之分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 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其外延不同,内涵基本一致。学 术概念外延宽泛,为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法律概念外延相对 小些,是指法律法规监管的范围,即是指国

5、有的或非国有但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或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 档案学术概念,以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 语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 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 录。” 档案法律概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关 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 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 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 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概念的四个方面含义 一是档案的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二是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无意识(自然

6、)的形成 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制作和有意识的保存,才能成为档案。有 保存价值并且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档案和 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 三是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记录方式有文字、 图像、声音、数码等;载体形态有甲骨、竹木、金石、贝 叶、缣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及各种实物等。 四是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与图书、情报等一般 信息不同,档案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 (二)档案的性质(档案的属性) 档案性质又称档案属性,档案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一 般属性。 1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 原始性与历史性的结合是档案的独有标志,档案的本质 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是档案区别于

7、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 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2档案的一般属性知识性和信息性 档案的知识性:档案是认识和改造客主观世界的记录, 是一种原生态的知识,具有储存和传播知识的功能,是社会 的智力资源。 档案的信息性:档案不但具有信息的中介性、可替代 性、可传输性、可分享性等一般属性,而且具有原始性和回 溯性等自身的某些特征。 (三)档案与图书、文物、资料的联系与区别 分析三者间的联系(共性)与区别(差异),判断某一 事物是否属于档案,关键是分析其是否具有原始记录性和凭 证价值。了解档案与文物的交叉及档案法第十二条第一 款之规定,档案与图书、资料转化的条件。 三、档案的类型 这里讲的档案类型是一种概

8、念上的分类,而不是档案实 体或信息分类。 (一)按形成时间分: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在我国,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不是按历史时期划分的, 而是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档案称之为历 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称之为现行档案。 1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档案 历史档案又称旧政权档案(确切地说应称旧政权时期档 案,因为旧政权时期既有旧政权机构的档案,又有其他社会 组织或个人的档案)。 按照社会制度和历史朝代分为历代王朝即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历朝历代时期档案和民国时期档案。其中民国时期档 案又包括了革命历史档案,专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新

9、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包括早期组织和更早期的进步学生组织) 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军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革命组 织、革命者个人形成的档案。 2现行档案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 现行档案实际上指的是当代档案,即1949年10月1日新 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 (二)按形成领域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 1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确切地说是指党政管 理、社会管理档案,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文书档案” 概念的解释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文书档案的特点:来源复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 式规范等。 2科学技术档案 科学技术档案简称科技档案,档案工作基本术

10、语 对“科技档案”概念的解释的是:“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生 产、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档案”。 科技档案的特点:成套性、专业性、多样性、通用性 等。 4 浙江档案 2010年第1期 Segment 基层连线 3专业档案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专业档案”概念的解释的 是:“反映专门活动领域的档案”。 专门档案与专业档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门档案也称 特种载体档案,是指除纸质以外载体的档案。专业档案是指 专门业务档案,因此,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实质也是一种专 业档案,可以说所有的档案都是专业档案。 专业档案的特点:专业性强、文件格式统一、程序规范 等。 (三)按所有权性质分: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 1公共档案 公

11、共档案又称公有档案,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公 共档案”概念的解释的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 务活动中形成的为社会所有的档案”。公共档案属法律监管 范围。 2私人档案 私人档案又称私有档案,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私 人档案”概念的解释的是:“是指私人或私人组织在社会活 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私人档案不同于个人档 案,私人档案包括个人、家庭、家族和私人组织形成的档 案,个人档案仅指个人形成的档案。 (四)按载体形态分:纸质档案与非纸质(特种载体) 档案 1纸质档案 是形成档案的主要载体。 2非纸质档案 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我国古代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 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等,国外早期有纸

12、草、泥板、羊皮纸档 案等,近现当代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感光、磁性新型载体 档案,还有印石、锦旗、铜牌、奖杯等各种实物形态档案。 (五)按记录表述方式分: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 档案 四、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一)档案价值与作用的概念 1档案价值 档案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来衡量其大小,而档案的价值往往超出为形成和管理档案所 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价值”概念的解释的 是:“档案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 主体需要(档案利用者及利用需求)和客体属性(档案内 容、载体、类型)的统

13、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 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2档案作用 档案作用即档案的使用价值,是指档案对人们实践活动 产生的影响,是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档 案价值是相对抽象的, 档案作用是具体的;档案价值是稳定 的、被动的、 潜在的, 档案作用是动态的、主动的、显现的。 (二)档案价值的四种形态 1对形成者的第一价值与对社会利用者的第二价值 2对当前实践的现实价值与对未来社会的长远价值 3基于本质属性的证据价值与一般属性的情报价值 4具体用途的利用价值与时间限度衡量的保存价值 (三)档案作用表现的六个方面 1工作查考的主要依据; 2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

14、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4科学研究的可靠依据; 5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6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四)档案发挥作用的四大规律 1.档案作用范围递增律:档案作用范围与时间成正比关 系。 这一规律决定了档案馆接收档案的年限。 2.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档案机密程度与时间成反比 关系。 这一规律决定了档案开放的一般年限。 3.档案作用的转移律 这是由档案的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转移决定的,同时受 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4.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受三个水平制约) 当人们对档案有利用需求时,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当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即 档案意识)、档案管理水平等三方面的制约。 第

15、二节 档案工作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工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工 作标准化与现代化”等有关档案工作的基本问题。 43 2010年第1期 浙江档案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工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档案工作是指档案管 理活动;广义档案工作是指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一 般所说的档案工作,是指狭义的档案工作。 (一)狭义档案工作八个业务环节:收集、整理、保 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 (二)各业务环节间的辨证关系 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相对独立的,划分是相对的,彼此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首要环

16、节,整理是档案工作的 基础,保管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 根本目的,编研属于提供利用的范畴。 正确处理基础业务工作和提供利用及编研工作的关系。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三性) (一)服务性(基础性、保障性)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二)政治性机要性 (三)科学管理性 档案工作还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 性。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三原则) 档案法第五条用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档案工作的 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 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本原则的核心 包括三方面内容: 1. 档案事业由党和政府领导,在中央一级,国家档案行 政管理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档 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2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 下,在国家档案行政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