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力量源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588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的力量源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的力量源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的力量源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的力量源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的力量源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的力量源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的力量源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箴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华纳公司:“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企业非“赚钱”不可,赚钱非“成长”不可,成长非“创新”不可。一、创新是种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走向毁灭”。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创新一直是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和基本形式,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传统的民族。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汤盘铭上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话,它的意思为:如果能够一天新,那就应该保持天天

2、新,新了还要更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引领世界科技文化的潮流。只有自主创新,我们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才能实现从模仿到领跑。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举措。所以说,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够增强凝聚力和发展力,一个国家只有在创新中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创新始终是一种引领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2、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创新,就死亡。”这句名言已成为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真实写照,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重视创造力,只有这样企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说:“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一个发展了五年的公司没有创新必然走向衰落,一个销售

3、了三年的产品没有创新必然走向死亡,这是铁的规律。创新是拯救公司的一道“免死金牌”。创新精神的公司就如同造血功能的人,在没有新鲜血液进行补充的情况下,只能是马上陷入到死亡的阴影当中。创新是公司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为公司提供无尽生命力的最大源泉。企业创新是现代经济中创新的基本构成部分。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苹果公司之所以“笑傲江湖”,胜在科技创新,它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丰田公司之所以成为车企“大哥”,胜在生产方式创新。创新让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在行业前沿领跑。创新是公司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为公司提供无尽生命力的最大源泉,创新

4、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3、创新是个人能力的源泉。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也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驱动力。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竞争力。“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走向毁灭”。因为这是一个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超级公司老板所主导的时代,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做一个敢

5、于竞争的员工。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就必然会伴随有各种风险。员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会有失业、淘汰的风险,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句话,创新就是竞争力,就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源泉。二、创新让你成为卓越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新让你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实际上,创新就是苹果公司由“车库公司”变成“全球第一公司”的根本原因,也是乔布斯由平凡的创业者变身为影响世界的“创新之王”。只要敢于去创新,拥有领先对手的创新能力,就有可能书写世界企业史上的辉煌传奇。1、创新是事业成功的“钥匙”。创新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最能让你产生成就感,能让你过上最令人兴奋

6、的生活。作为一名员工,最容易做到也最有实用价值的就是岗位创新。岗位创新会让我们酿造出工作中的“那滴蜜”,让我们尝到工作的甜头,从而产生不竭的动力。高尔基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创新能让我们找到工作的乐趣,“创新的鸟儿”有虫吃。创新是一个员工的立身之本。创新精神不仅对自己的形象、声誉、能力和前途有利,也会对企业有利。没有创造力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同样,没有创造力的员工也是危险的员工。如果你是一名创新型的员工,就会为企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企业的地位和未来的前途。2、创新是脱颖而出的“捷径”。创

7、造力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但大多数人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唯有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思考,这是成功的法宝。创新,事实上不仅仅指新产品的开发,更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单位带来更大的价值。创新不是要求你或需要你做的事,而是与工作相伴生的问题。对你来说,创新可能意味着发现那些他们做了但你还没有做的事情。你可以向他们求助,学习他们的技巧,对自己的方法作出调整和改变。(案例链接)陈招妹电除尘法【人物名片】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备研究院湿式除尘设计部部长、省第六届“金锤奖”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陈招妹,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手握18项

8、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大多与燃煤电厂的电除尘器有关,是名副其实的“治霾高手”。【创新风采】1990年7月,陈招妹进入菲达公司工作,不久就担任车间技术员。其间,她参与了公司主导产品电除尘器重要部件阳极板轧机生产线工装模具的设计。该工装模具的设计成功,使公司主要产品电除尘器运行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节约了成本上千万元。1993年,陈招妹调到公司电除尘器处从事电除尘器的设计工作,一干就是11个年头。她先后负责设计了100多台电除尘器,其中她主持设计的国家重点工程宁海发电厂600MW机组配套电除尘器项目,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用户好评;“沁北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配套电除尘器应用了顶部

9、振打新技术,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正确率,她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设计了一套电除尘器核心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图纸,该标准化图纸的应用,消除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差错,降低了设备的制作成本,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2004年至2008年,随着国家对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要求的环保控制,陈招妹作为公司脱硫系统大项目整体方案设计人员,主持脱硫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她主持研发设计的江苏玖龙(太仓)135MW机组脱硫项目于2005年3月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由她主持设计的国内第一个200MW以上的半干法脱硫加电袋复合除尘改造工程,各项指标都位居国内同行前

10、列。该项目的国产化研发成功,树立了国内半干法脱硫的样板工程,为公司赢得了近3亿元合同。2008年,因公司新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她担任公司新产品攻关研发小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研发了国内首台(套)“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该产品主要解决燃煤电厂的PM2.5排放问题。在研发过程中,她和项目组成员建立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实体模拟试验装置,在试验室不分昼夜地进行各种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那段时间她心思全部扑在新产品上,几乎没睡上一个好觉,满脑子都是试验数据。为了寻找解决方案,她奔赴全国各地咨询、调研及收集分析资料,最终成功攻克了设备的可靠性、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选型设计的准确性等多项技术难点。2011年

11、3月,该产品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列入2011年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201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2011年9月列为“国内首台(套)”产品,2012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此产品大幅提高了除尘效率,把燃煤电厂烟尘排放降低到30mg/Nm3甚至20mg/Nm3以下。截至今年2月,菲达环保的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合同装机总容量已达22000MW,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销售合同额超过13亿,利润约2.5亿,实现减排烟尘约2300吨,为减少灰霾天气作出了贡献。“全国除了西藏,凡是有大烟囱的省份,我都去过。”因工作的关系,陈招妹经常出差,为全国各地火电厂

12、提供节能减排服务。人们经常看到,她总是在30多米高的电除尘器上爬上爬下。“现在我们正从事另一项新技术湿式除尘器的设计和研发,希望让火力发电厂烟尘能接近零排放。”陈招妹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创新是员工进步的动力,任何员工都应该拥有创新意识。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的员工,很难有所成就,绝不能成为优秀的员工。3、创新是决胜职场的“关键”。创新是竞争取胜的最佳手段。改变你的想法,才能改变你的世界。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天地才能更宽广。当一个人努力要找出富有创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机会也将随之而来。经济学家曾经对200多家中国优秀企业的CEO做了一项关于“员工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的

13、调查,结果大多数的答案是:缺乏创造力。可见,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最需要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决胜职场的关键。所以,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而是更多地将其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录用的重要条件。在现实职场中, 许多抱着老传统不放, 缺少创新精神的人不在少数。敬业的职工在专注工作的同时敢于打破常规, 敢于尝试用创新的智慧解决问题, 必然能带来更大的成就。纵观在职场中呼风唤雨的成功者,一般都不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 而是能够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案例链接)张三祥:汽车驾驶节油法【人物名片】绍兴市汽运集团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能手,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技

14、术能手,全省唯一连续两次在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中夺冠的驾驶员,曾获全国行业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二等奖,“价值连城”全国节油精英赛巡回赛冠军。【创新风采】今年48岁的张三祥做过保卫工作,也当过养殖场场长,曾在4S店当过行政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到绍兴市汽运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公交车是属于半途出家的事,而且与“绍汽”的那些元老级快客司机相比,开山区公交的张三祥并不是精锐部队的一员,但张三祥在“绍汽”的近十年时间里,用自己的低碳绝技谱写了一段节油传奇。2010年8月,由于车辆及线路调查,张三祥开上了全公司有名的亏油车。这辆车因为月油耗超标100升以上,在停车场停放了4个多月。张三祥

15、接手后通过自己对车辆的维修知识和对车辆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试,再经过一套节油方法的调整后,这辆亏油车迅速成为节油车,第一个月开了6121公里节油540升,第二个月开了6141公里节油468升,而第三个月仅开了半个月就节油292升。2010年10月,领导再次找到了张三祥,要求调整线路并解决小金龙车油耗超标问题,谁也不愿意接,张三祥二话没说再次接手。他结合车况、路况反复摸索,经过仔细整合调整加上自己的驾驶方法,用了不到半个月就使这辆车摘掉了“油老虎”的帽子,第一个月8200公里就节油475升,第二个月节油450余升。 凭借着自己多年的节油心得,他总结出了12个良好的操作习惯:1、发动机预热;2、起步

16、要用低速档;3、控制转速巧速起步;4、避免离合器半联动;5、灵活操作脚轻手快;6、均速行驶最省油;7、根据路况选档位;8、增加预判减制动;9、充分利用惯性多滑;10、会车行驶要礼让;11、使用空调有讲究;12、电喷车带档滑行省油。在此基础上,他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节能操作方法:一查二看三配合和十五字操作法。一查即:查车辆技术状况安全性;二看即:看行人、非机动车动态;看道路和周围车辆尽量避免急刹车;三配合即运用油门、离合器、档位的合理配合。安全行车十五字秘诀即:缓起步(轻踩油门、缓抬离合、缓慢加油);快进档(脚轻手快、加档及时、减档迅速);控转速(控制起步转速,控制换档转速,控制行车转速);匀速行(控制油门,确保经济车速);稳进站(进站提前减速,平稳避让,平稳滑行)。张三祥还古道热肠,积极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节油经验,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节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