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578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1949.10.1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3. 归纳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最突出特点),美国对中国敌视和封锁,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一切特权,再考虑建交,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材料一:“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

3、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1.两大阵营的对立, 2.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政策。 3.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合作探究,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 在同盟中,中苏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重点解析,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二、外交成就-尽展大国雄姿,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

4、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二、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 同苏联等国建交,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意 义,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为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

5、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目的,中国作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特点,3.日内瓦会议,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 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3),3.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4.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方针:,求同存异,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

6、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要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依据材料指出与会各国的“异” “同” 分别指什么?,同:都受过西方国家殖民侵略,都面临着 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作用: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

7、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方针:,求同存异,初期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政策成熟),3、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走向国际舞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堂小结:,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

8、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3、新中国外加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论,4、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6、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第26界联大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5、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 A、外来势力对中国的敌视 B、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紧张局势 C、有的与会国,对中国怀疑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各国间的分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