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572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梳理 题号专题 专题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 近代化探索,线索梳理,线索一 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含义、任务、特点,线索二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线索三 中国不同阶级的探索活动,线索四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生活、科技的近代化,线索五 中国近代化表现的思想主张及作用,开放性设问,1.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2、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2. 中外近代化探索比较 (1)西方近代化(如英国)历程,是先经过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然后是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 (2)中国近代化相反,先是开始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然后是开始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接着是开始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因为中国近代是被迫打开了国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大。,3. 中国近代化起步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

3、些 (1)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2)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3)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4)科教兴国是关键。(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科学决策。,4. 综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保守势力强大。(3)中国政治近代化与经济、思想近代化未能协调发展,政治近代化始终滞后。(4)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其殖民地。(5)没有广泛发动群众,人民基础薄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 材料一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 陈旭麓浮想录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

5、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 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反思”时期“渐知诸事不如人”的主要表现。列举在这种反思基础上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诸事不如人”:两次鸦片战争及战后,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器物“技术”不及西方;甲午中日战争后,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制度不及西方。重大历史事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及洋务运动;维新思想的传播及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辛亥革命。(答出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也可),(2)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二次反思”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三次反思”与前两次反思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影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同:前两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第三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根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 概念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