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410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学习重点 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探究体验区,考点对练区,内容索引,探究 体验区,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解引子,答案 (1)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 (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答案,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析活动,答案,答案 (1)词义变化: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一个构词成分,或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如“形”“修”“衣”“妻”“自”等。

2、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是被另一个词代替了。如一些文言虚词:“之”“其”“何”“若”等。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这么说了。如“服”的“穿戴”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这样的用法了。,(2)句式变化:有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如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倒装句(“忌不自信”)、省略句(“与坐谈”)等。 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了一些改变,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不若君之美”,现在一般不会说“不如您的漂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 有些文言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

3、但是在用法上却受到很大限制。如“之所以”“为所”“唯是”“有所”等句式仅仅在书面语中体现。,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要点,答案 (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答案,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答案,答案 (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

4、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3)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

5、“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答案 (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答案,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答案,答案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

6、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答案,答案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

7、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下列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 入声的字。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测基础,解析,解析 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答案,1,2,3,4,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

8、语前置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寂寥而莫我知也 D.惟兄嫂是依,解析,答案,解析 B项为定语后置句。,1,2,3,4,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宾主尽东南之美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死生亦大矣 目吴会于云间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而后乃今将图南 襟三江而带五湖 A. B. C. D.,解析,答案,解析 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为动词用作名词,为名词的意动用法。,1,2,3,4,答案,1,2,3,4,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答案 “目”

9、,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答案 “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答案 “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答案,答案 “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2,3,4,考点 对练区,明考点,题型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例题1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尽吾

10、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可以”“以为”,这两个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作息”,偏义复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

11、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介词时,表示另提一事;是动词时,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解题技巧,例题2 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C项为主谓倒装。 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因此,在判断时,也应将

12、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解题技巧,题型二 文言文翻译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

13、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李衡传),答案,(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译文:_ _,解析,解析 “期”“榜”;后两句句意通顺,须补出相应的词语。,(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译文:_,解析 “猬”“靖晏”,“于”省略。,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

14、县太平无事。,答案,(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译文:_ _,解析,解析 “上”“请老”“夺”。,(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

15、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