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精品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290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人》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穷人》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穷人》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穷人》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穷人》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精品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由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真实地反映了沙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二是赞颂穷人

2、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颂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是理解桑娜的心理和从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及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美好心灵有一定的难度。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在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3、学习本课,仍然要先读进去,再想开去。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开去,感受人世间相互关爱的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4、本班学生的朗读习惯较差,让学生用多种朗读方式充分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力求做到读中体验、读中感悟,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人的美德。2、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 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自读自感,勾画重点词、句。3、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4、续编穷人,升华人物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人的美德

4、。【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材。【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复习课文内容)2、布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问题探究生活上的“贫穷”(创设课文情景,读中感悟,把握桑娜的勤劳善良) 1、默读这一段,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谁”,他们的穷体现在什么地方”?(1)学生讨论汇报,老师帮助归纳。(课件出示,自制)吃:黑面包,菜只有鱼,勉强填饱肚子。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劳动工具:破帆。劳动条件:丈夫清早出去夜里十一点,冒着寒冷和风暴;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2)抓住这些词说

5、说你的体会。比较:“菜有鱼”和“菜只有鱼” “能填饱肚子”和“勉强填饱肚子”2、桑娜此刻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学生讨论。对丈夫的挂念和担心。(“始终”一词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时钟敲打也反映了她的担心,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十字祈祷,这些都直接表现了她的挂念和担心。)3、感情朗读这一段,读出桑娜的思想感情。4、通过刚才的读,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1)桑娜的勤快善良。(小屋里温暖而舒适,没什么课抱怨的)(2)作者从屋外恶劣天气写到屋内的温暖舒适,这一对比反映了桑娜的家境和勤快,然后又从屋内写到屋外,使我们感到虽然妻子在温暖舒适的屋内,但她内心无时不

6、在挂念着海上捕鱼的丈夫,心情正如大海的波涛。)5、小结:在这一段的学习中,我们注意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更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是非常有功底的。(二)问题探究二精神上的“富有”(创设课文情景,读中感悟,理解他们精神上的“富有”,配乐分角色朗读,体会渔夫的美好品德、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学生讨论汇报,陈述理由。(1)家中整洁温馨:(课件)A、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B、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2)桑娜

7、关心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课件)A、桑娜怎么想起了去看西蒙?她敲了几次门?她有那些心理活动?从这些心理活动中你看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课文四至十六段,读出语气,特别是“猛地推开门”。B、推开西蒙家的门,桑娜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你有什么想法?西蒙家更穷。“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死者很悲惨。“手要抓住什么似的”、“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很可怜。“睡得又香又甜”。(3)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课件)认真体会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看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它们与桑娜和渔夫的“富有”有什么关系?

8、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她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读一读桑娜忐忑不安的想些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课件,自制)(1)“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这一段的五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怎么读?让我们再来感受桑娜的善良,谁来读这句话?(2)指导学生朗读以下段落“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

9、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3)师:同是穷人,桑娜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难处,这就是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同情。怎样才能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呢?谁来读这段话?(4)师:不仅桑娜同情西蒙,我们也很同情西蒙,怎样才能读出你对西蒙的同情之情呢?自由练读这句话?(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谁来读?指名读。 (5)师:此时,西蒙已经悲惨地死去了,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可她却忐忑不安起来。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 (6)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矛盾、忧虑、担心的复杂心情。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清下列问题。多了这两个孩子后,桑娜家的生活状况会怎样呢?桑娜都爱谁?3、

10、教师小结并板书: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边说边板书)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1)自由读这段话(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3)指导朗读: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怎样才能读出桑娜不安的心理呢?谁来读这段话?(911自然段)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老师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师范读。(4)此时的桑娜多难啊!如果是老师我,我会留泪的。谁再来读这段话?(配乐读)

11、(5)这段话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桑娜的一些想法,让我们来试着补充一下,学生讨论。(三)、问题探究三人格上的“美德”1、师:此时此刻,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事情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作家就为我们写了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这两个孩子呢?2、引导学生体会渔夫的善良、坚强。相机引导学生弄懂下列问题:(1)你认为渔夫对邻居的事应该负责任吗?(2)“熬”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你认为用哪个词最好?(3)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渔夫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熬下去呢?教师小结并板书:透过这个“熬”字,我们不难体会到渔夫和桑娜的身上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3、

12、指导朗读。渔夫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话语是那么朴实、那么感人。让我们来读读渔夫的话。(大屏幕出示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如果是你,你能熬过去吗?这就是渔夫的善良带给我们的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从渔夫的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课件出示)4、指导分角色朗读。体会他们是最“富有”的人,因为:桑娜和渔夫有勤劳、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四)升华中心

13、1、请同学们看图,当西蒙拉开帐子后,她和渔夫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课件出示,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2、同学们,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图画,现在让我们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老师起的名字是:“爱心无价,真情永存”。(五)总结(播放“爱的奉献”)课文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感受得十分真切,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特色。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善良和乐于助人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美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永远以渔夫和桑娜为榜样,永远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大家有信心

14、吗?)(六)课外拓展: 1、续编穷人的故事。(课件出示,自制)续编就是接下去讲故事,也就是我们常问的“后来怎么样了?”今天也请你来当一回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但是续编不是胡编,请注意下面的要求:(1)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桑娜和渔夫都具有勤劳、善良的性格特点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2)要掌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收养-抚养-养大。)(3)续编的故事,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中心思想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想一想,说一说,有兴趣的写下来。) 2、课外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七)板书设计:穷人等待丈夫 抱回孩子-催促桑娜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平静下来善良乐于助人【课后反思】:课文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