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233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寂静的春天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内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二、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三、教学目标分析作为典范的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2.分析探讨

3、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四、重难点分析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2.开展网路课学习自主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基本掌握说明文学习的要求基础上,重点利用网路课程,通过跨学科交流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达成爱护环境、保护环

4、境的人文性目标。教学难点:1.探究理解重点语句。2.开展拓展学习,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文章主旨依据语境,分析语句结构,比较区别,以此来解读关键句,解决教学难点。五、教法学法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学法:(一)教法及确定的依据: 1创设情境法。课堂上用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导入,创设情境。2研讨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通过探究解决重难点,多媒体展示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学法及确定的依据: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是在文本研习过程中不断提取、筛选和概括重要信息,整合知识,贯通阅读能力。教学中

5、不能单调地灌输说明文的学习重点,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教学的重点,解决难点。所以,可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预习法。课前通过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整体感知文章的工作,在课堂上展示,教师通过引导分析把握文章内容。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法。六、课时安排根据单元总教学时数、本文教学目标安排,把本文课时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课文研习。第二课时开展小组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达成人文性目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总体思路学以致用课堂拓展品读探究美文导入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美文导入一、导入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一个春天

6、的早晨,不知不觉地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正如孟浩然所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然而雷切尔卡森眼中的春天却有另外的一番景象。我们一起学习她的寂静的春天 学生背诵古诗春晓板书“寂静的春天”教师投影介绍作者。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学以致用二、文本解读(一)春天“寂静”的表现明确:(第7节)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还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二)导致春天寂

7、静的原因明确:(第6、7节)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核爆炸污染(第2节)岩石中隐秘的射线(第3节)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第4节)(三)污染环境,导致“春天寂静”的其它因素提示明确:水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粮食短缺、食品污染,医疗污染,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技术危机等等。(四)“控制大自然”,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明确:(第2节)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开展文本探究问题探究,以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指导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整

8、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结合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借组学生的课前预习,结合小组讨论能较块地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的指导能基本掌握学习方法。品读探究三、品读探究请你说说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人类在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结合关键句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自然产生的影响。课堂拓展四、课堂拓展春天不再“寂静”,解决环境污染之法明确:1.文中涉及到的解决方法:生物:生物经过一定的时期,适应了环境就达到了平衡。不足之处:现代世界里的人没有时间,人的一生太短暂,而适应环境要求的是若干年代的时间,所以适应环境的平衡对人是不行的。况且源源不断的污染,对人、对生

9、物都难以适应,难以达到平衡。2.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方法:参考:净水器,防辐射服等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合作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生成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准备教师跨学科地提示启发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布置作业利用网路,了解人与自然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的引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氛围,同时做到了温故知新。讨论的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氛围热烈,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生成了课堂资源。很好地达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第二课时(多媒体教室)1.活动环节信息获取成果交流信息加工项目设置活动评价2.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项目设置教师出示多媒

10、体课的项目式任务:1.“哭泣的地球”:收集、整理有关地球污染的图片,资料等。2.“美丽的地球”:收集、整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3.结合园林专业,开展有害动植物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要求:根据收集的资料,制成PPT课件,展示成果。学生分组领取项目,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活动能力。信息获取学生利用网路资源,搜索专题任务需要的资料,筛选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学生开展网络资源收集、整理。让学生能熟练使用网路开展网络学习活动。信息加工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整合网路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图片,文字,视频资源的整合预加工。制作PPT,教师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成果交流1.班级内部通过PP

11、T演说,介绍本组小组学习的成果。2.有条件可制作海报,通过学校橱窗进行展览。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培养学生专题解说能力。活动评价根据小组项目学习的过程,开展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结束后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成果等。附:小组活动分工表、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评价表。八、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古诗的引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氛围,同时做到了温故知新。讨论的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氛围热烈,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生成了课堂资源。很好地达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本次课的评价优点1. 课堂结构严谨,学生小组活动好。围绕四个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学习的活动,学生结合自

12、身体验,文本阅读,较好的把握了要点,完成学习任务。2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不足序号不足之处原因改进意见1对难点的解决不够深入。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解决课文的难点,分析不够深刻,浮于表面。 教师给予学生基本的理解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对关键句的理解。2学生的归纳信息的能力不够。高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归纳主要内容的活动中,花费了较

13、大的时间。教师在辩论时多启发辩证思维的方式,防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还可改进的方面1.优化课堂结构,合理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展示所学,教师进行概括提要,指导学习方法。 2.课堂学习不要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哪些“死知识”,而是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感受人文的学习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每个小组基本上都能从中选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各小组通过团队的协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最终获得成果,并以自己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对活动的评价创新点整合网路资源,开展跨学科的交流活动,把计算机、园林专业学习、语文学习结合在一

14、起,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不足序号不足之处原因改进意见1项目选择单一化,知识性内容的选择明显多于实践性内容学生长久以来致力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可以采取任务分配的形式,但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不断丰富、完善。2学生的归纳信息的能力不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研究方法单一、拓展思维拘谨、协调能力薄弱。教师指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与涉及专业的老师合作完成。还可改进的方面1.开展跨学科交流的形式不应该浮于表面,只注重知识性的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参与其中,只要学生小组活动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成果会更加丰盛。2.活动项目的设置可以更加开放,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发挥的余地。 第10页 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