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212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玉簟(di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不失为一篇杰作。 其特点是: 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 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 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 通俗中多用偶句,读之 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