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211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初步了解散文在形象与手法方面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完成训练习题,初步了解散文形象与手法类题型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知识链接】,一、关于散文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 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些写人或叙事的散文中,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

2、、局部来“窥斑见豹”。,如我与地坛中母亲的形象,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2

3、.事物形象 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褪去荣华 显现沧桑,失魂落魄,(沉静而有生命力),慰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 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 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 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 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

4、窣窣片刻不息。,弱小 卑微,平静而真实地活着,感受,生命的涌动,二、关于散文的手法,1.散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2.散文的表现手法(广义应包括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反问 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肖像)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烘托 对比 欲扬先抑 描写手法 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由整体到局部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绘形 绘声 绘色 ) 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虚(想象 联想)实 对比 衬托 烘托 渲染 白描 细描 欲扬先抑,表达技巧,景物描写,江南的冬景,但在江南,可又不

5、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比喻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想北平,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

6、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对比 衬托,我心归去,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

7、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渲染,3.散文的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用典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4.常见的行文方法 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

8、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点金有术】,一、分析形象的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2.分析事物形象考查的角度一般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回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1)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

9、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外形分析理解其内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最终是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要求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依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二、分析手法的方法,1.手法题的答题方法 (1)用规范的术语,指出所用技巧 (2)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技巧 (3)点明表达

10、效果(突出、营造意境、塑造或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主题等),2.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1)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2)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3)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4)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5)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6)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7)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

11、想。 (8)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9)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10)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3.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

12、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的特性。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5)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6)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7)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8)夸张: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鲜明的印象。 (9)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4.常见的描写手法及其效果,(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

13、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8)衬托或渲染:用渲染

14、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9)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10)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5.常见的行文方法及其效果,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1)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2)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15、;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3)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4)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小试牛刀】,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是一只蝴蝶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知识回顾:开头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照应题目、表现主题),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者两者兼有;或者交代写作缘由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

16、铺垫作用,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暗示行文思路;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等 。 开头段作用小结:总领全文、照应题目、表现主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呼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小试牛刀】,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是一只蝴蝶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本来作家对文学充满了理想和信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了创作,作家可以付各种代价。文无自信不立,作家宁可失之于自大,不可失之于自卑。 答:(1)强调了文学的地位和作家对文学的理想和信心。(2分)(2)与战乱时代和商业时代文学价值的减弱形成对比;(1分)(3)为下文叙写我对文学保持信心、承担责任和付出努力作铺垫。(1分),2.分析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1)大量引用,引用佛教教义、圣经、张爱玲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