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之生态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191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位一体”之生态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位一体”之生态篇一、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

2、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

3、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

4、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二、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准确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明确指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导。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是由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状况决定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5、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就是要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节约优先,就是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杜绝资源浪费。人类赖以生存的许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都是不可再生的,不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就会很快枯竭;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等,不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也会导致消亡。因此,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十分珍惜和节约资源。从基本国情看,一方面,我国资源总量大、种

6、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28%,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8%、铁矿石17%、铜25%、铝土矿11%,目前石油和主要矿产资源都大量进口,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30%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人均面积和农村基本建设用地人均面积都明显超过国家规定上限,粮食每年产后浪费多达总产量的1/10以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切实把节约放在优先

7、位置,加大资源节约力度,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保护优先,就是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防范环境风险,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制约作用强化。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切实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着力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

8、赔偿制度,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污染物治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在生态上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保护和建设的重点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由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巩固和扩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对天然林地、天然草场、天然湿地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对重点生态破坏地区实行顺应自然规律的封育、围栏、退耕还草还林还水等措

9、施,生态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工干预。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等。鉴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

10、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城市化地区要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保护好耕地和生态;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保护好生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非农产业;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把增强提供生态产品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可适度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的适宜产业。第二,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一是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中央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

11、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实行按主体功能区安排与按领域安排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政策,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按领域安排的投资要符合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类产业,科学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标准。二是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在强化对各类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评价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对优化开发的城市地区,强化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对重点开发

12、的城市化地区,综合评价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吸纳人口。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第三,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要充分考虑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海洋开发内容及开发现状,并与陆地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相协调。沿海地区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规模要与海洋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统筹考虑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严格保护海岸线资源,合理划分海岸线功能,做到分段明确,相对

13、集中,互不干扰。港口建设和涉海工业要集约利用海岸线资源和近岸海域。各类开发活动都要以保护好海洋自然生态为前提,尽可能避免改变海域的自然属性。控制围填海造地规模,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保护河口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四、全面促进

14、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主要方向,确定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基本领域,提出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重点工作。要把这些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确保全面促进节约资源取得重大进展。一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理念。节约资源意味着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涉及各行各业,与每个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有关系,需要全民积极参与。必须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培育节约资源意识,大力倡导珍惜资源、节约资源风尚,明确确立和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理念,形成节约资源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

15、动,全社会齐心合力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资源是增加社会生产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节约资源的目的并不是减少生产和降低居民消费水平,而是使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能够消耗更少的资源,或者用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使有限资源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只有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入挖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真正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努力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16、。三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是节约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和加强能源节约。我国能源储量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巨大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我国节约能源更加重要、更加必要、更加迫切。必须把节约能源放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四是加强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保护。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和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强化矿产资源特别是优势矿产资源和特定矿种保护,提高矿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