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154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5课时)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必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 平衡条件的应用,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知识梳理】,F合=0,推论:(1)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表示三力的矢量可以形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2)物体受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n1个的合力一定与剩下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知识梳理】,二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 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把某两个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二是把重力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2)相似三角形法: 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力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简捷的效果,2.多力平衡的基本解

2、题方法:正交分解法,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体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 (3)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 (4)x方向,y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求解.,【知识梳理】,特别提醒:求解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对于三力平衡,如果是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对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要点提示,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点评:对于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考点1 动态平衡,特别提醒:物体受到几个变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共点力的动态平衡.此类问题往往有这样的特点: (1)物体受三个力; (2)

4、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始终不变(一般是重力); (3)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我们可以采用图解法或者解析法求解.,考点1 动态平衡,【例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考点1 动态平衡,【解析】解法一:图解法,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G和N1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的左图和中图所示.,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增大导致N2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变化如图中的右图所示. 显然,随着增大,N1单调减小,而N2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5、,当N2垂直N1时,N2取极小值,且N2min = Gsin.,考点1 动态平衡,【解析】解法一:图解法,考点1 动态平衡,解法二:解析法,看上图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 , 即:N2 = ,在0到180之间取值,N2的极值讨论是很 容易的.,考点1 动态平衡,【规律总结】:求解三个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采用图解法,即先做出两个变力的合力(应该与不变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然后过合力的末端画方向不变的那个力的平行线,另外一个变力的末端必落在该平行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判断两个变力是如何变化的了,如果涉及到最小直的问题,还可以采用解析法,即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考点2 连接体

6、的平衡问题,特别提醒:当一个系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的每一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当求系统内各部分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否则不能暴露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求系统受到的外力时,用整体法,即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具体应用中,一般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

7、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 AFN不变,f变大 BFN不变,f变小mgFN 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解析】,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FN=2mg不变;以Q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F和OB压力N作用下平衡,如图,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P环向左移的过程中将减小,N=mgtan也将减小.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OB对Q的压力N和OA 对P环的摩擦力f作用,因此f=N也减小.,【答案】B,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例3】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带电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

8、缘细线连接,甲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1)平衡时可能位置是图1中的( ) (2)1、2两根绝缘细线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解析:,(1)若完全用隔离法分析,那么很难通过对甲球的分析来确定上边细绳的位置,好像A、B、C都是可能的,只有D不可能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mg,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乙受到的)和上边细绳的拉力;两电场力相互抵消,则绳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绳1

9、一定竖直,显然只有A、D可能对,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绳2的拉力F2,甲对乙的吸引力F引要使得乙球平衡,绳2必须倾斜,如图2所示故应选A,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解析:,(2)由上面用整体法的分析,绳1对甲的拉力F1=2mg由乙球的受力图可知,点评:若研究对象由多个物体组成,首先考虑运用整体法,这样受力情况比较简单,在本题中,马上可以判断绳子1是竖直的;但整体法并不能求出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故此时需要使用隔离法,所以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交替使用,【变式1】如图所示,质量M= 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 kg的

10、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 N,拉 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考点2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考点3“稳态速度”类问题中的平衡,【例4】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水的密度kg/m3,重力加速度为 m/s2。

11、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稳态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3“稳态速度”类问题中的平衡,解析:,雨滴下落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向下;空气阻力,方向向上。当雨滴达到稳态速度后,加速度为0,二力平衡,用m表示雨滴质量,有mg-krv=0, ,求得, v=1.2m/s。,点评:此题的关键就是雨滴达到“稳态速度”时,处于平衡状态。找到此条件,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考点4绳中张力问题的求解,【例5】重G的均匀绳两端悬于水平天花板上的A、B两点。静止时绳两端的切线方向与天花板成角。求绳的A端所受拉力F1和绳中点C处的张力F2。,解:以AC段绳为研究对象,根据判定定理,虽然AC所受的三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点(如图中的A、C、P点),但它们必为共点力。设它们延长线的交点为O,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得:,【变式2】如图(甲)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拴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的长度是OA的两倍。图(乙)所示为一质量可忽略的动滑轮K,滑轮下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设摩擦力可忽略,现将动滑轮和重物一起挂到细绳上,在达到平衡时,绳所受的拉力是多大?,考点4绳中张力问题的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