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34125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和地球仪 一、选择题1.(2017襄阳)关于经纬网图(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位于N点的西北方向B.M点位于热带,N点位于东半球C.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D.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时,N地昼短夜长【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经纬网来判读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M点位N点的东北方向,故A选项错误;热带的范围是23.5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M点的纬度为40N,位于北温带,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N点的经度为160E,正处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既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故B选项错误;

2、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时,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D选项错误;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M点的纬度是40N,属于中纬度,P点的纬度为0,属于低纬度,故本题选C。2.(2017通辽)读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完成小题。(1)某地(28N,85E)在2015年曾发生81级地震,甲、乙、丙、丁四图中,能准确显示震中位置的是( ) A.B.C.D.(2)如果甲、乙、丙、丁四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答案】(1)B(2)D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

3、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图中的经纬度为28N,85E,故选B。(2)从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可以看出,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从四幅图所跨经纬度范围比较得知,范围最大的是丁地,所以比例尺应最小,故选D。3.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叫做北半球,以南叫做南半球。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大,南半球越向南度数

4、越大,四个选项中位于南半球有A、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西经20度到东经160度之间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四个选项中位西半球有C、D;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极圈以内,四个选项中C、B位于极圈内,综上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是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4.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因卷入当地的部族纠纷而遇难;船员们在他死后继续航行,于1522年9月回到欧洲,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下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麦

5、哲伦船队的这次航行证明了( ) 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棋盘C.陆地是中心,大海是陆地的边缘D.地球是个球体(2)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向东北B.向西北C.向西南D.向东南(3)麦哲伦遇难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答案】(1)D(2)B(3)A 【解析】【分析】(1)麦哲伦船队的这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大致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航行。(3)根据题意可知,麦哲伦遇难的地点在菲律宾群岛,大约的纬度是030,为低纬度地区。故答案为:(1)D;(2)B;(3)A。【点评】本题考

6、查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方向的判别、高中低纬度的划分,难度不大,把握相关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5.读经纬网示意图(见图),回答小题(1)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0,20W)B.b(20N,60E)C.d(0, 20W)D.e(60S,60 E)(2)关于图中各点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c点在a点的西南方向C.d点在b点的正东方向D.e点在d点的东北方向(3)图中a、b、c、d、e五个地点,看不到阳光直射现象的地点有( ) A.a、c两地B.a、c、e三地C.a、b、c三地D.c、e两地【答案】(1)A(2)D(3)D 【解析】【分析】(

7、1)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读图可知,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为:a(0,20W),b(20N,60W),d(0, 20E),e(60N,60 E),A对,BCD错。(2)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

8、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读图可以看出:b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北方向,d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e点在d点的东北方向,D对,ABC错。(3)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66.5,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90,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图中a、b、c、d、e五个地点,看不到阳光直射现象的地点有c、e两地,D对,ABC错。故答案为:(1)A;(2)D;(3)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上坐标位置的判定、方向的判读、五带的划分,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解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

9、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6.下图是小月在网上查到的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几幅图,顺序已乱,请帮她正确排序( )A.B.C.D.【答案】B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7.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

10、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答案】(1)B(2)C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面对地球仪时,应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A不正确;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故B正确;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灯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故C不正确;读图可知,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D不正确。(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得知,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

11、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答案为:(1)B;(2)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的特点,与地球公转对比记忆较好,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8.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知进入到图(a)中( ) A.阶段B.阶段C.阶段D.阶段(2)从任何角度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如图中所示),地球都是一颗蓝色星球,因为( ) A.每个半球上的陆地面积都大于海洋B.世界上的每个大洲都被海洋包围C.地球表面大约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D.世界海洋面积大约占全球的50%(3)读图(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