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968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8课时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学用P94页),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 考点1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转变为_,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给动、植物利用,同时又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燃料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循环。,光合作用,有机物,考点2 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a 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_和物质的_等而减少,但又随着植物的_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循环。 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_。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燃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其他氧化反应(如:生锈

2、、食物腐败)。,呼吸,燃烧,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1(湖州中考)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 )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D,2(2014泸州)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回答: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CO2H2O=H2CO3,6CO26H2O=C6H12O66O2,叶绿体,光,反应的

3、条件不同,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3 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b 1_,如:CaCaOCa(OH)2 2_,如:CCO2H2CO3。,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学用P195页) 3.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注意:(1)极少数非金属 氧化物不与碱起反应, 如CO等。 (2)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 转化关系图可查找各类 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 转化关系图可查找各类物质的可能制法。,3(2013嘉兴、舟山)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CuCl2

4、Cu BBa(OH)2NaOH CH2SO4HCl DNaNO3NaCl,D,4(2013宁波)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都会和两种物质反应,所以甲和丙要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选,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故A正确。,A,5(2014绍兴)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D,6(宁

5、波中考)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I为红色固体,氧化物I和单质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反应中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_性,对人体有危害; (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uO,毒,CO2C=2CO,高温,高频点1 物质的转化与制备 例1 (镇江中考)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B C D,【答案】C 【解析】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中氧化铁不能

6、直接转化为硫酸亚铁;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1(2014泰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CuOCuSO4 方案二:CuCuSO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 节约能源 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提高铜的利用率 A B C D,A,O2,稀硫酸,浓硫酸,(学用P196页) 高频点2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例2 (2014武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答案

7、】B 【解析】A.HCl和二氧化碳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也会除去主要物质,故A错误;B.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剩余的盐酸在蒸发结晶时挥发出去,然后就只剩氯化钠固体,故B正确;C.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能被点燃,故C错误;D.硫酸和硝酸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生成的硝酸对于盐酸也是杂质,故D错误。故选B。,2(2014德阳)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 ( ),B,【解析】A.AgNO3可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形成了新的杂质硝酸亚铁。B.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aCl,再过滤即可除去沉淀得到

8、氯化钠溶液。C.CO2可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造成被提纯的物质减少。D.N2和O2均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法除去杂质。,高频点3 物质的鉴别 例3 (2013迪庆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 B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CO3,可能含有Na2SO4 C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可能含有NaNO3、Na2CO3 D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

9、有Ba(NO3)2、Na2SO4、Na2CO3,可能含有NaNO3 【答案】D,【解析】由于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Ba(NO3)2和Na2SO4或Na2CO3的反应,且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所以由步骤1可知该固体中含有能够生成沉淀的物质,而从步骤2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能溶于盐酸的也有不溶于盐酸的,故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和Na2CO3,而硝酸钠是否含有无法判断。,3(丽水中考)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

10、回答: (1)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_;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_。,NaCl,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解析】(1)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2)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白色沉淀,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下来,因此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由此可以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提醒】熟练

11、掌握无机物之间的转化情况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4 (2014潍坊)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如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四种物质的关系为甲乙丙丁甲。A中氢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此项不正确。B项氢氧化钙无法一步转化为碳酸钠,此项不正确。C硫酸钡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钡,此项不正确。D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水可在通电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可与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四种物质按顺序的转化可一步实现,此项正确。所以应选D项。,【提醒】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

12、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 例5 (2014玉林)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H2O溶解;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蒸发;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B C D,【答案】D 【解析】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

13、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即在之后,排除A、C选项,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B选项不应该在过滤之前加入稀盐酸,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故选D。,例6 (2014泉州)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_(写卡片中的化学式)。,(2

14、)B处卡片中的物质属于_(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_(填序号)。 NaOH Zn Ag Fe2O3 【答案】(1)CuSO4(或H2SO4) (2)碱 (3)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置换 (4) 【解析】从框图中可以看出,铁能够和A、C反应,则A、C是硫酸、硫酸铜中的一种,则B是氢氧化钙,因此: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硫酸铜或硫酸;,(2)B处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3)若C是硫酸,则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若C是硫酸铜也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钠能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 锌能够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 银不能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 氧化铁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 故选项为。,(学用P197页) 1(2013重庆)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