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33363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6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革命岁月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4、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触摸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单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革命者的精神。11 井冈翠竹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8自然段。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2、歌颂革命精神。4、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 1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同学们,昨天我们去了延安窑洞坐了温热的土炕,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

3、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轻松谈话,理解词语。(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4、课文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指生读生字,记忆生字,练习书写生字,师指导。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师述:

4、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竹子样子的词句。2、 汇报并朗读,设问:翠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交流体会。伺机板书:翠竹 外形 葱郁秀美4、 抓住“岗哨、士兵”理解两个比喻句,照应“革命的竹子”。读出井冈山人心中的自豪之情。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累计 2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2、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

5、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井冈翠竹的哪些方面?分几部分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请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1)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用“”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2)交流写竹子用途的句子,适当点拨引思,体会翠竹为革命做出了无私贡献。(3)出示句子: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理解“坚韧”。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读下文,说说“再重的担子”指什么?设问:这么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吗?(4)简要介绍相关历

6、史,帮助理解“漫漫长途”2、指名读课文的8、9自然段。(1)认真读第8、9自然段,哪些地方表现出竹子前仆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画出来。(2)交流表现竹子精神的句子。(3)出示句子: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敌人抓不到革命者,最后烧山了,那些竹子呢?)(4)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品质。(5)竹子砍尽没有?压倒没有?烧光没有? (6)出示句子: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

7、雄子弟。(毛竹年年长,怎样生长? “绿”说的是长得青翠,富有生机,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 坚贞不屈小结:这是在写竹子吗?不,这不仅是写竹子,更是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3、学生默读1013自然段。(1)自由读11自然段,画出表现井冈翠竹作用的句子。交流翠竹发挥作用的句子。(2)引导读好翠竹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句子。读了课文,你知道井冈山人的心愿是什么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干劲和风格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激情朗读,升华情感。(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齐读1、2句,深情

8、赞美。想到无数的井冈山人英勇顽强地投身革命,不屈不挠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再次齐读1、2句。(4)师反复: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5)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6)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三、深情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板书设计: 井 冈 翠 竹外形:别有风采 革命的竹子,英雄的战争年代:坚贞不屈、顽强 井冈山的象征建设时期: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二次备课

9、1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 3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诗歌分层。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

10、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

11、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累计 4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

12、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

13、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三、指导读,引起共鸣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五、总结1、教师小结: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

14、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13 七律到韶山累计 5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