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275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都江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都江堰,探 究 与点拨,一、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的总观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角度对都江堰和长城进行了比较? 【赏析】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从如下角度把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早于长城;(2)都江堰的功用绵延至今,而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3)都江堰毫不炫耀只求奉献,而长城却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修缮。,探 究 与点拨,2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对李冰的评价是什么? 【赏析】 李冰是一位官员,同时又是一名实践科学家。因为有过李冰,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

2、工程的圭臬。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一座至今仍造福四方的水坝,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作者对这位实干家的“伟大精魂”充满了赞美和崇敬之情。,探 究 与点拨,3文章除了对都江堰和修建者李冰进行评价和思考之外,还对现实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赏析】 作者盛赞了李冰的实干精神,同时联想到前不久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头衔上只印着“土木工程师”,作者指出作为官员,不应无所专攻,而应像李冰一样成为一名实践科学家。作者引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这副对联,来诘问现代官场衮衮诸公: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探 究 与点拨,4作者为什么说“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赏

3、析】 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力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 5作者对都江堰的情感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作用? 【赏析】,探 究 与点拨,探 究 与点拨,二、写法赏析 1.语言优美,极富个性特色。 (1)运用比喻,使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如,以“乡间母亲”比喻都江堰,以“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比喻“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的都江堰水流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2

4、)对“四字词语”的偏爱和运用。四字词语如“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冰清玉洁”在文章中比比皆是,使文章读起来很有气势。,探 究 与点拨,(3)作者力避熟语,追求自出机杼的个性化语言。如“濡养”“卑处一隅”“判然不同”等,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另外,如“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等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进行“个性化”处理的能力,富含哲理,给人启发。,探 究 与点拨,2.运用对比,态度鲜明。 文章除了将长城与都江堰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之外,还有多处对比,如将“茫茫一片”的大海之水与“可掬可捧”的都江堰之水对比,将都江堰的水系图谱与20世纪的裁军数据、登月路线对比,将李冰“永远水气淋漓”的真学问与后世“早已风干松脆得无

5、法翻阅”的“厚厚典籍”对比这些对比,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李冰的赞美之情,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探 究 与点拨,3.妥善处理“小”与“大”的关系。 首先,作者把“大”的题旨“对民族精魂、民族精神”的赞美寄寓在“小”的事物“都江堰”之上;其次,作者善于借助细微的动作或部分来体现人物的独特,代替全体。如李冰手握长锸中流分水的镜头,表现出其所代表的“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和“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探 究 与点拨,4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以文化思考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作者强大的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主体感悟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即使文章对都江堰壮丽图景进行生动描绘的第二部分,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