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632564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T DG/T 1192019DG2019-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19-04-01实施秸秆收集机(公示稿)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1DG/T 1192019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14.1 需补充提供的文件材料14.2 样机确定14.3 生产量和销量24.4 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25 初次鉴定25.1 一致性检查25.2 安全性评价35.3 适用性评价35.4 可靠性评价55.5 综合判定规则66 产品变更6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规格表8附录B(规范性附录)用户调查记录表9IDG/T 017- 2019前 言本大纲依据T

2、Z 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本大纲为首次制定。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河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孙欣、刘显耀、于洪洋、姜阿利、张彦奇、王鑫。IIIDG/T 1192019秸秆收集机1 范围本大纲规定了秸秆收集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本大纲适用于秸秆收集机的推广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3、件。GB l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NY/T 28462015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秸秆收集机由拖拉机或其他动力机械作为配套动力,通过弹齿、锤爪、甩刀或其他工作部件,将田间秸秆收集到集草箱或接料运输车的机械。按结构型式可分为牵引式、后悬挂式和前悬挂式。3.2作业幅宽捡拾器工作部件两侧最外端的水平距离。4 基本要求4.1 需补充提供的文件材料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a) 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b) 样机照片(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 用户名单内

4、容至少包括购买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购机时间等,提供的用户应分布在3个主要使用(销售)区域,数量为不少于5户。机具的作业时间应不少于一个作业季节。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4.2 样机确定样机由制造商无偿提供且应是12个月以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鉴定,另1台备用。由鉴定机构人员验样并经制造商确认后,方可进行试验鉴定。试验鉴定完成且制造商对试验结果无异议后,样机由制造商自行处理。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非样机质量原因造成试验无法继续进行时,可以启用备用样机重新试验。4.3 生产量和销量产品的生产量应不小于10台,销售量应不小于5台。4.4 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被

5、测参数的准确度要求见表1。选用仪器设备的量程和准确度应与表1的要求相匹配。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表1 被测参数准确度要求序号被测参数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要求1质量0 g500 g0.1 g0 kg40 kg20 g2长度0 m5 m1 mm5 m50 m10 mm3时间0 h24 h0.5 s/d4环境温度0 50 1 5环境湿度10%90%5%12344.14.24.35 初次鉴定5.1 一致性检查5.1.1 检查内容和方法 一致性检查的项目、允许变化的限制范围及检查方法见表2。制造商填报的产品规格表的设计值应与其提供的产品执行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所描述的产品技术规格

6、值相一致。对照产品规格表的设计值对样机的相应项目进行一致性检查。表2 一致性检查项目、允许变化的限制范围及检查方法序号检查项目 限制范围检查方法机型牵引式后悬挂式前悬挂式1型号名称一致核对2工作状态外形尺寸(长宽高)允许偏差为2%测量(包容样机最小长方体的长、宽、高)3配套动力及功率一致核对4配套动力输出轴转速一致核对/5结构型式一致核对(牵引式、后悬挂式和前悬挂式)6作业幅宽允许偏差为2%测量7收集器型式一致核对 弹齿式、锤爪式、甩刀式、其他方式(填具体方式)8收集器工作部件数量一致核对9地轮规格一致核对/10地轮数量一致核对/11输送器型式一致核对/12抛送器型式一致核对/13集草箱容积一

7、致核对14集草箱卸料方式一致核对15行走机构轮胎规格一致核对/16行走机构轮胎数量一致核对/17行走机构轮距允许偏差为2%测量(最外侧两轮胎中心线距离)/18行走机构制动方式一致核对/19运输间隙一致测量(机具处于运输状态,测量最低点到地面间的距离)/注:1.工作状态是指在硬化检测场地上的实际作业状态。2.因机具结构不同,不适用的项目不进行一致性检查。123455.15.1.15.1.2 判定规则一致性检查的全部项目结果均满足表2的要求时,一致性检查结论为符合大纲要求;否则,一致性检查结论为不符合大纲要求。5.2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项目,因机具结构不同可以删减。5.2.1 安全防护5.2.1

8、.1 外露传动件、旋转部件应有防护罩; 防护罩应包络全部外露传动件和旋转部件。5.2.1.2 防护罩应便于秸秆收集机的维护、保养和观察。5.2.1.3 输送器和采用旋转作业的收集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5.2.1.4 秸秆收集机单独停放时应有保持稳定的措施,确保安全。5.2.1.5 行走轮制动系统应制动安全、可靠。5.2.1.6 运输宽度大于2.10米的秸秆收集机应安装示廓反射标识。5.2.2 安全信息5.2.2.1 对操作人员有危险的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GB 10396的有关规定。应至少有包含下列含义的警示标志。a) 操作、维护、保养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b) 机器运转

9、时,请勿靠近;c) 机器运转时,禁止攀爬;d) 机器运转时,请勿拆卸或打开防护罩。5.2.2.2 使用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注意事项,机器上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复现。5.2.3 判定规则安全防护和安全信息均满足要求时,安全性评价结论为符合大纲要求;否则,安全性评价结论为不符合大纲要求。5.3 适用性评价5.3.1 评价方法适用性评价采用选点试验与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明示的适用范围,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用户调查,并在其中1个区域进行性能试验。重点考核产品对秸秆种类、秸秆情况、地表情况等条件的适应能力。5.3.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收集率、含杂率、等作业性能

10、和用户调查的适用度。5.3.3 作业性能试验5.3.3.1 试验条件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应具有代表性,平坦、无障碍物;试验地面积应满足性能试验的要求,性能试验测区长度应不少于40m,两端应留有不少于10m的稳定区。田间调查:记录土壤类型,秸秆种类、秸秆种植方式(垄作或平作)和秸秆状况(立杆、粉碎后或放铺);测定试验地秸秆密度(每平方米内秸秆质量)、秸秆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0cm-10cm土层范围内),分别测定3点,并取平均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测定环境温度、湿度各5次,并取范围值。5.3.3.2 样机状态在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功率不大于上限值80%的拖拉机为配套动力。样机和拖拉机的

11、技术状态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试验前样机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整保养,达到正常作业状态后方可进行试验。5.3.3.3 试验项目机具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作业速度下作业,测试时不得改变机具的作业状态。a)收集率作业后,在测定区内等间隔取3个测量点位,每点取5m作业幅宽,拣拾未收集到的且长度大于7cm的秸秆,并称其质量(有立杆粉碎功能的,应加上超过明示割茬高度的秸秆质量),按式(1)计算收集率,取平均值。(1)式中: 收集率;5m作业幅宽内漏捡秸秆质量,单位为千克(kg);作业幅宽,单位为米(m);试验地秸秆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b)含杂率在测区内,按机组前进方向等间隔取9点

12、,在集草箱或抛送器出口每次取样不少于1kg,挑出样品中全部秸秆,按式(2)含杂率,取平均值。(2)式中:含杂率;剩余物质量,单位为千克(kg);取样质量,单位为千克(kg)。5.3.4 适用度调查5.3.4.1 评价方式在制造商提供的3个主要使用(销售)区域用户名单中,选取5个用户对适用性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见附录B。调查可采用实地、信函、电话等方式进行。5.3.4.2 评价项目及权重评价项目B的权重依据其对适用性影响确定,C类子项目权重依据其评价项目B的影响确定,评价项目及权重系数确定结果见表3。表3 评价项目及权重系数评价项目B评价子项目C名 称权 重名 称权 重适用性A作业能力B10.3秸

13、秆种类适应情况C110.30秸秆情况适应情况C120.35地表情况适应情况C130.35作业质量B20.5收集率情况C210.50含杂率情况C220.50通过性B30.2离地间隙情况C310.30地头转弯情况C320.35机耕道及田间行走C330.355.3.4.3 适用度按NY/T 28462015中式(3)计算适用度E。5.3.5 判定规则5.3.5.1 当作业性能试验结果和适用度均满足表5要求,适用性评价结论为在选定区域内适用,符合大纲要求,否则,适用性评价结论为不符合大纲要求。5.3.5.2 在性能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本大纲表4所述的严重故障、致命故障,试验不再继续进行,适用性评价结论为不符合大纲要求。5.4 可靠性评价5.4.1 评价方法可靠性评价采用生产查定与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5.4.2 评价内容可靠性评价的内容包括生产查定的有效度和用户满意度。5.4.2.1 有效度对试验样机进行累计作业时间不少于18h(累计作业时间不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