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2462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堂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整 体 感 知,3文章是如何写作者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解析 解答第一问,要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解答第二问,要联系写作背景,揣测作者的写作目的。,答案 文章先写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之难。开头先点明“余幼 时即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但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便与“嗜学”形成突出的矛盾。于是只有常借书于人,“手自 笔录”。然后写自己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包括三个方面:,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2、则又请焉”。可见作者拜师的诚恳和求学的执着。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粗茶淡饭一天只能吃两顿,吃饭时“无鲜肥滋味之享”,身上穿的是“缊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生活形成鲜明的反差。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作者最后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自己求学生涯的艰难历程。,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本文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历述自己当初得书的艰难和从师的辛苦。文中既含教诲,又怀勉励,读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4作者说自己当年借书抄

3、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析 如果记叙中缺少细节,那么文章易流于抽象、单调,而适当地在文中穿插细节描写,往往可使文笔更为生动、形象,内容更为丰富、充实。,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答案 “天大寒,砚冰坚”是说天气寒冷,已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砚上结有坚冰,书写极困难;“手指不可屈伸”写执笔抄录之艰辛。但即使如此,作者当年仍不敢懈怠,依然兢兢业业地抄写所借书籍。寥寥数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寒窗苦读的图画:一个家境贫寒却又自幼嗜学的青年,在严寒季节不畏艰难伏案抄书。天寒地冻,尚且不肯放松,其余时日当可推想而知。作者正是借助这一动人的细节来表明自

4、己一年四季抄书的艰苦,突出自己当年学习的勤奋。,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合 作 交 流,5课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 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在记叙自己辛苦求学的生活时,以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作对比。譬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写求学时不辞劳苦,困难愈大愈见其志坚;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的奢华打扮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等等。,解析 主要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它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上来考虑。,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在对比中,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

5、。通过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能够吃苦,有恒心。,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6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一个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中还有哪些值得借鉴?,解析 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然后与作者作比。,答案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虽然现在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与以前相比已有很大的差别,但宋濂的求学精神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热情关怀、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归 纳 总 结,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苦无名师导引,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劳动之后,作者终成饱学之士。作者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也寓在其中。,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