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07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该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A. 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D. 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军阀,帝国主义”“本军兴师”“总理遗命”可知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之前誓词,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C正确;A是意义;B是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2、;D是护国运动意义。【点睛】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几点认识(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2.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 地域关系B. 血缘关系C. 信仰关系D. 财产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其他项目都不是宗法制的纽带,故排除。

3、3.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一国两制”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B和C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不是建国初期提出,C符合题意。4.下列文件最早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及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

4、】B【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是具体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基本方针政策,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新中国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时间不符,排除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具体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D。5.某大臣上书皇帝:“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A. 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B.

5、削弱宰相权力以强化皇权C. 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D. 加强相权以提高政府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这一体制造成权力分割,无法从全局上来考虑事情,显然该大臣主张加强相权以提高政府效率,D正确;材料的目的不是实行一省制度,A错误;材料目的是分析北宋宰相职权被分割导致弊端,显然不是削弱宰相权力以强化皇权,B错误。材料批判的是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制度,C错误。6.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了不立嫡长子

6、会产生诸子互相争夺王位而产生混乱局面,所以周朝确立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借此避免纷争。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7.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殿试的状元王嗣宗,初任为秦州司寇参军,属于低级文官。这说明北宋初期A.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B. 重文轻武的局面形成C. 五代重武轻文的习气未除D. 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科举考试状元被任命为低级文官,说明此时仍重视重武轻文的习气,C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重武轻文的习气,并不是重文轻武,B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科举制完善,D错误。8.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

7、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A.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 导致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等信息可判断周恩来是针对新中国的政党制度的讲话,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再结合题干中时间

8、,可联系所学得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故A项正确;初步发展是在1956年,时间上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因为1954年人大的召开,故C项排除;题干阐释的政党制度,而不是基层民主,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9.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

9、新途径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明代内阁的地位逐步提高,但职能并未改变依旧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明代内阁的史实。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10.县是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它有三个主要长官:县令(长)县尉和县丞。其中,县尉主要负责分管A. 行

10、政B. 军事C. 文书D. 刑法【答案】B【解析】【详解】县尉主要负责的是军事,B正确;行政是由县令负责,A错误;县丞负责文书和地方治安,C错误;刑法是由县令负责,D错误。【点睛】县丞,县长的副手。一般是一人,大县设两人,主要职权是管理文书,仓库,少数时期里,能管理地方财政和治安。11.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 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C. 向西方学习,发展工矿、交通、邮政等事业D. 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11、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涉及到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才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方案。所以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12.有学者指出:“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这里的“它”指的是A. 儒家思想B. 分封制C. 宗法制D. 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由材料“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

12、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 ”,可见这是认为为君主专制辩护。近代以来,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3.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提出依法治国方略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4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

13、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依法治国”方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B项错误,符合设问。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材料中用 “不包括”来作为限制语,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解答的关键是熟悉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A. 明朝

14、的内阁大臣就是丞相B. 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C. 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D. 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说明内阁大臣权力较大显然和汉唐宰相职能相近,B正确;内阁大臣不是宰相,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明朝内阁大臣虽然没有名分,但是有实权,材料说明内阁大臣有名也有实,C错误;明朝初年宰相被废除,D错误。15.“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这段文字应出自A.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

15、1992年“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确定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故A项错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B项错误。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1992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错误。16.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A. 扩大了地方权力B. 推动了经济发展C. 强化了中央权力D. 促进了文化整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项正确。材料强调分封制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