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06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的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B. 从花生中提取的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C. 用石灰水或 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D. 含氟牙膏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答案】D【解析】A、毛织品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加酶洗衣粉不能洗涤毛织品,故A错误;B、通过花生提取的生物柴油的组成主要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属于烃的衍生物,从石油中炼制的柴油是烃类物质,故B错误;C、石灰水能使蛋白质变性,但MgSO4溶液

2、不能,故C错误;D、含氟牙膏中含有Na2PO3F、NaF,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龋齿,故D正确。2.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 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 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

3、到FeSO47H2O【答案】D【解析】A、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把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正确;B、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从而与FeSO4分离,B不正确;C、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被氧化和分解,C正确;D、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2沉淀,但Fe(OH)2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为Fe(OH)3,这样的话,最终所得的产品不纯,混有较多的杂质Fe2(SO4)3,D不正确。答案选D

4、。【考点定位】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涉及试剂的选择、溶液pH控制、硫酸亚铁性质、实验条件选择和控制等。【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Cu与浓硫酸反应,冷却后,再将冷水缓慢加入盛有反应混合物的烧杯中溶液变蓝证明反应生成了Cu2B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NO3被还原为NH3C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 Ksp(Ag2C

5、O3)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明变红色铝可以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后生成硫酸铜,会有浓硫酸剩余,因此再加水稀释时,一定要遵循浓硫酸加入水中,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相反操作,易发生危险,选项A错误;B试纸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氨气,可说明NO3-还原为NH3,选项B正确;C滴入少量AgNO3溶液,Ksp小的先沉淀,则先产生黑色沉淀(Ag2S),可知Ksp(Ag2S)Ksp(Ag2CO3),选项C错误;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生钝化形

6、成致密氧化膜,因为Al2O3与CuSO4不反应,所以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不会生成铜,选项D错误;答案选D。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与Na2S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相等B. 将2molSO2气体与1molO2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SO3的分子数为2NAC. 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D. 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答案】C【解析】【分析】A计算溶液中离子数目需要离子浓度和溶液体积;B、SO2和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C、精炼铜时,阳极和阴极上得失电

7、子数相等;D、标况下HF为液态。【详解】A计算溶液中离子数目需要离子浓度和溶液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与Na2S溶液无溶液体积,故不能得到Na+数目相等,选项A错误;B、SO2和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大于2NA,选项B错误;C、精炼铜时,阳极上失去0.1NA个电子时,则阴极上得到0.1NA个电子,而阴极上是铜离子放电,故生成0.05mol铜,质量为3.2g,选项C正确;D、标况下HF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易错点为选项

8、B,注意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彻底。5.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ZYXB. 稳定性:ACC. 反应和均为吸热反应D. 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短周期元素中形成的10个电子的化合物主要有CH4、NH3、H2O、HF等几种,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可以推出X、Y、Z分别为H、C、O 三种元素,甲、乙、丙分别为氢气、碳、氧气,A、B、C、D分别为CH4、CO2、H2O、CO。A. H、

9、C、O 三种元素原子半径:COH ,A不正确; B. 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所以稳定性:H2OCH4,B不正确;C. 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水蒸气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 ,所以C正确; D. H、C、O三种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不正确。选C。点睛:解无机框图推断题时,首先要找好突破口。本题以10电子化合物为突破口,通过转化关系检验,可以分别推出各种元素和化合物。6.通过电解法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其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B. 阳

10、极区c(H+)增大,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C. 外电路每转移0.2 mol电子,有0.2 mol Na+从b室进入c室D. c室得到Na2SO3的原因是OH-+HSO3- = H2O+SO32-【答案】C【解析】【分析】通过电解法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根据装置图分析,电解池阳极发生的反应为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考虑到溶液是碱性,则阳极处OH-放电产生O2,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阴极为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考虑到溶液是碱性,则阴极反应式为:2H2O+2e-=2OH-+ H2,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4OH-4

11、e-=2H2O+O2 ,所以A正确;B.阳极区OH-放电被消耗,c(OH-)降低,则c(H+)增加,电解池中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则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所以B正确;C.外电路每转移0.2 mol 电子,不仅有Na+转移,还有H+转移,故C错误;D.c室中产生Na2SO3,溶液为碱性,则c室得到Na2SO3的原因是OH-+ HSO3-=H2O+ SO32-,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7.298K(25)下,在NaHS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随NaHS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1)在科学计数法中,为了使公式简便,可以用带“E”的格式表示,例如:1

12、E41104。(2)298K(25)下H2S的Ka19.10108,Ka21.101012。A. 0.10molLNaHS溶液:c(Na)c(HS)c(OH)c(S2)B. Na2S溶液中:c(OH)c(H)c(H2S)c(HS)C. 当c(OH)c(S2)时,c(HS)9.09103D. 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NaHS溶液,滴定终点刚好形成0.1molLNa2S溶液,该过程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阴离子为S2-、HS-、OH-,阳离子为H+、Na+,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B硫化钠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等,即质

13、子守恒,根据质子守恒进行判断;C、当c(OH)c(S2)时,图象分析可知为0.01molLNa2S溶液,根据Ka2(-)(-)进行计算;D. 滴定终点刚好形成0.1molLNa2S溶液,则滴定前NaHS溶液浓度约为0.05molL,滴定前后溶液均为碱性,不能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2c(S2-)+c(HS-)+c(OH-),选项A错误;B根据硫化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S-)+2c(H2S),选项B错误;C、当c(OH)c(S2)时,图象分析可知为0.01molLNa2S溶液,根据Ka2(-)(-)可得c(HS-)

14、(-)K(-)(-)KK9.09103,选项C正确;D. 滴定终点刚好形成0.1molLNa2S溶液,则滴定前NaHS溶液浓度约为0.05molL,滴定前后溶液均为碱性,不能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选项D错误。答案选C。8.已知三氯化铁的熔点为306 ,沸点为315 ,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3)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硬质玻璃管及收集器中的物质一并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试剂X生成淡红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_。(4)已知红色褪去的同时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该小组同学对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取褪色后溶液三份,第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第二份滴加试剂X,溶液出现红色;第三份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取同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滴加2滴试剂X,溶液变红,再通入O2,无明显变化。实验说明_;实验的目的是_;得出结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