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995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普通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

2、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

3、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

4、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

5、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B.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

6、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C.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D.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B.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C. 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

7、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D.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B. 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C. 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D. 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

8、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无中生有,“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在原文中没有出处。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无中生有。【2题详解】试题分析:关系错乱“修身行道”应该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3题详解】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所以”后面的内容与前文并无因果关系

9、是对前面内容的解说。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坝上的云王巨才到坝上,像猛然闯进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如雪域高原巍峨耸峙的群峰,小些的,则像一垛垛随意堆积的棉绒。大团小团的云,逶迤纠结,撕扯不断,威风八面地布满整个天空,让人顿生敬畏。云是低垂的,似乎伸手便可抓到一把。云又是静止的,半天见不到些许变幻。太阳倒像是游动的。当太阳躲在背后的时候,云会呈现浓淡深浅不同的状态,而当她一旦露脸,所有的云团便立刻镶上耀眼的金光,像聚焦在一万只强光灯下,轰轰烈烈,辉煌无比。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蓝色,也是辽远的,深

10、邃的,洁净神圣的,伫望之际,总有一种心底空茫,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的感觉。这样的天空是能够让人陶醉的,感动得掉泪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蓝天白云下的塞罕坝,位于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界处,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原”。真不敢相信大自然竟有这样神奇的灵感,把一片辽阔的原野摆布得如此周到,协调,精妙绝伦。中心的位置自然是浩浩渺渺、波光幽幽的湖水。从环湖小道走过,不时会有打挺的鱼儿跃出水面,挑逗人们的游兴;茂密的水草间,也会有不知名的野鸟猛地从身边腾起,像故意吓你一跳,而后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声顽皮地向远处飞去。湖的四周,是巨幅地毯般铺展开来的草甸,草是浅黄色的,上面缀满蒿子梅、金莲花、野百合、风

11、信子等五颜六色的野花,像是给湖水镶了一圈璀璨的璎珞。再远处,便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次第排开的白桦林和油松林,那白桦和油松都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高矮粗细全都一样,看去如同士气饱满的军阵,齐刷刷布满大小冈峦,煞是雄壮,威严。谷底是一条小溪,泠泠有声,清澈见底。老曲说这便是滦河的源头,为保证京津用水安全,这一带是绝对不许污染的,连种地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小溪对面便是内蒙古地界,山坡上一排青砖红瓦的平房,老曲说那村子叫十二座连营,属克什克腾旗。我问他家在什么地方,老曲左手一指,说就是远处沙柳树下的那几排房子,叫西连营。问光景过得咋样,答说还行吧,你们租的这三匹马都是我的,两个月旅游旺季,少说也能收万把

12、块钱;平常时间,房前屋后种点荞麦莜麦土豆萝卜什么的,基本够一家人吃了;也没有什么负担,两个孩子一个在湖南上大学,一个在县政府上班。农村人要求不高,能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也就满足了。老曲70多岁,脸膛黑里透红,看去不到50。见我们七嘴八舌连声称羡,他憨厚而不无幽默地表示,生活在这个地方,再不显得年轻些,能对得起身边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吗?第二天,走进农场展览馆,发现另一个精彩的伏笔!原来,这些让我们一整天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这被称作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的塞罕坝,既非老天恩赐,也非祖宗馈赠,而是当代英雄胼手胝足、生死以之的杰作。这方曾是皇家林苑的风水宝地,历经

13、放围垦种和战乱破坏,全国解放时已变成风沙肆虐的莽莽荒原。为了“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拓财源”,1962年2月,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植树造林,重建绿色屏障的征程。共和国版图上,一个新型的国营林场由此诞生。想想看,那是一种何等艰苦卓绝的征战: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仅417毫米,无霜期也只有42天。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匮乏。正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年轻的创业者们不避风霜劳苦,吃窝头,住窝棚,饮雪水,抡铁镐,历经一次次失败,又夺得一个个胜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硬是在这

14、片海拔1500米以上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派葱茏的绿意。现在,塞罕坝人工林和草原面积达到1658平方公里。这中间,自然包含几代林业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有说不完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汽车沿京承高速公路南行,过了古北口,天气又变得灰蒙蒙的。如同从一场美轮美奂的舞台情景中返回现实,思绪纷然,感慨丛生。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描绘坝上的云以及云在太阳下的不同形态,表现云辽远洁净神圣等特点,是为了引出下文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B. 文章运用移步换景和比拟的手法,通过对色彩、声音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秀美的塞罕坝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天然馈赠。C. 文中写几代林业工

15、作者艰苦卓绝的征战,表现了造林护林者的艰辛与奉献,也从侧面表现塞罕坝曾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D. 文章通过塞罕坝风光的描写、与老曲的对话和农场展览馆的介绍,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思考有机融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5. 开篇说塞罕坝“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作者发现的两个“精彩的伏笔”,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B 5. 勾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表达对塞罕坝的惊奇与赞美,引出下文对塞罕坝秀美风 光的描写。与文末写归途中的污染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对塞罕坝的珍惜。 6. 第一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老曲之所以能身心年轻生活满足,是因

16、为塞罕坝青山 绿水、蓝天白云优美环境的庇护。第二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塞罕坝之所以有青山绿 水、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是因为几代林业工作者植树造林艰苦创业造就的。两个“精 彩的伏笔”,层层递进,强调塞罕坝美好生活和优美环境源自几代林业英雄艰苦卓绝的努 力与奋斗。【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景象、物象、人物)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不恰当”“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文章运用移步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