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991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五校联考第四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答案】C【解析】根据“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C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宋朝仍然推行抑商政策,排除B;宋朝官府

2、放松了对市的监管,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其负面影响较突出B.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结果C.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共同市场之上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D.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区域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非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故排除

3、A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促使各地区加强了集团化,所以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结果,故选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不全是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的,所以该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点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3.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

4、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 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4.“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

5、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推动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变革B. 经济发达C. 教育先进D. 科技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现象是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清王朝的覆灭而出现的,所以推动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变革,而非经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故选A项,故排除B、C、D项。【点睛】民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礼,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5.韩非认为,君主

6、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 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 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可知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是交换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由此可说明原有的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故选A项;察举制出现于汉代,韩非子时期还没有出现,故排除B项;韩非子生活时期法家思想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故排除C项;题意中无法

7、体现韩非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内容,故排除D项。6.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英国人自然并不希望在印度建立竞争的工业结构。他们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本。”从中我们可以获悉A. 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国内贸易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互惠的跨国市场C.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D. 英国经济渗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英国采取了压制印度经济发展的措施,但无法体现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国内贸易,故排除A项;根据“他们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

8、济”可知英印之间并没有形成平等互惠的跨国市场,故排除B项;根据“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本”可知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故选C项;题意内容无法体现英国经济渗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故排除D项。7.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宗法制的沿袭C. 分封制的巩固 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诸侯原是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治实体,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权力受到削弱,中央权力得到加强。故选D项。A、C两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与材料无关,不选ABC三项。【考点】古代中

9、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8.2005年12月24日,大陆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 “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 “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D. “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实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0、本题考查台海关系。“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错误,两岸三通是2008年实现的,故D项错误;“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是错误的,达成了“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C项错误;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会谈”主要是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B项正确。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汪辜会谈”【名师点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1992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1995年

11、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9.“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说明该宪法是在1949年后颁布,A、B、 C都是共同纲领内容,体现不出“共同纲领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其知识点是宪法的内容。难度中等。然又考查了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在联系。10.近代史上,英、美、法、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B. 政府首脑都由选举产生C. 国家元首都无实权D. 内阁都对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政体中,议(国)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立法权,故选A项;德国的政府首脑是宰相,是由德意志皇帝任命,而非由选举产生,故排除B项;美国的总统拥有行政权,是掌握实权的,故排除C项;美国的内阁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排除D项。【点睛】19世纪70年代,

13、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11.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产值超越所有的欧洲国家。德国经济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A. 民主政治日渐成熟完善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广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D. 帝国成立扫除主要障碍【答案】D【解析】德意志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实现了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扫除了国内阻碍经济发

14、展到 障碍,D正确;德意志民主并不是完善的民主,A错误;B时间不符合,20世纪之后;C是1967年开始建立。12.(2009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13.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

15、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史地综合题。本题实际上是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此相关。【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五”计划)。14.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学习西方主要在器物层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先进的知识分子转而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代表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是在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